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9-09
院士专家齐聚广州,共研桥梁隧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9 月 7 日,在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指导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支持下,由广州市市政公路协会主办、AEIC 学术交流中心承办的广州市 " 国际学术会议之都 " 建设项目—— 2022- 中国(广州)桥梁与隧道创新技术高峰论坛 " 在广州隆重举行。邓文中、王复明等多位院士专家发表主题演讲。

"1965 年我写了一个设计斜拉桥的软件,应用在两座当时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斜拉桥的设计上。之前要计算斜拉桥的各个振动频率,大概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有了软件后,只要几分钟就完成了。这就是数字技术为桥梁工程赋能!"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林同棪国际中国公司董事长邓文中先生在论坛上发表了 " 数字技术的故事 " 主题演讲。

他指出,现在,数字技术为桥梁建设提供更大可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数字孪生技术。" 该技术就是利用数字创造一个孪生的虚拟空间,不同的人可以同时进去做不同的事情。你甚至可以进入一些人体无法进入的隐闭空间,这对桥梁、建筑、公路等的运维帮助很大。" 邓文中赞道。

来自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魏立新副总工程师则以 " 城市中心区复杂环境沉管隧道建造技术 " 为主题发表了演讲。魏立新介绍,会展西隧道工程南起海珠区新港东路,以地下道路形式下穿会展四期,以沉管隧道下穿珠江,在珠江北岸接规划员村大道。隧道总长 1.15km,其中沉管段 407m,城市次干路,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 40km/h,是具有较完善交通功能的多点进出的地下道路系统,并与会展四期公共建筑空间同步建设。此外,隧道设计根据现场条件并结合有轨电车公司意见,隧道施工期间需对有轨电车进行临时迁改。

" 城市沉管隧道,多处于城市核心区,周边用地紧张,控制因素多,存在预制场地(干坞)就地、就近选址难的问题,会展西隧道利用车陂隧道干坞,正好解决选址难的问题,同时体现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魏立新总结。

中交二航局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加固分公司总工程师晏国泰高工还分享了 " 广州鹤洞大桥维修改造关键技术 " 主题报告。他介绍,鹤洞大桥于 1998 年建成通车。建成 20 余年,病害较多;桥梁技术状况也被评定为 " 不合格 " 级。

在维修过程中,共取得 3 项技术首创,2 项技术领先,2 项技术突破。在关键技术应用方面,全桥安装多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对现场施工情况 24 小时监控;在主桥及引桥分别安装噪声、风速、扬尘监测系统。此外,还建有信息化平台。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教授以 " 地下工程水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坝道医院’建设进展 " 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学科方向负责人朱合华教授作了 " 大盾构隧道结构防护与建养数字化管控 " 主题演讲。

这次论坛采用现场 + 线上的方式进行。来自广州市和各区交通管理等主管部门;建设、城市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技术科研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以及高等院校相关学者,共 150 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为业界各方分享桥梁与隧道建设的最新发展信息和创新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加快广州城市桥梁与隧道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广州市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采写:新快报记者王彤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