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城区围绕 " 四新 " 主攻 " 四化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以 " 三变 " 改革为抓手,探索创新 " 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 " 的五连模式,建立健全 " 农业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 的利益联结机制,把村级组织、公司、合作社和农户打造成利益共同体,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链上建支部 刺梨花开刺梨香
水城区野钟乡野钟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为改变贫困现状,村党委结合村情实际,选准刺梨产业,创新管理模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成立刺梨基地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产业上的引领作用。
土地整合受阻,党支部分头动员;种植需要技术,党员扛起大梁。支部领头干,群众吃了 " 定心丸 ",干劲越来越足,成效越来越显著。
" 野钟乡来野钟乡,刺梨花开刺梨香。党建引领摇钱树,致富不忘党中央。" 老支书邓吉栋自编的刺梨山歌,表达了村民打翻身仗,成功发展刺梨产业的热情势头。如今的野钟村,山地挂 " 金果 "," 金果 " 变 " 钱庄 ",全村刺梨种植规模达 3200 余亩。2021 年以来,野钟乡鲜果收购达 446.4 吨,产值达 267.84 万元。
" 返租倒包 " 激活力 菌子产业振人心
为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城区花戛乡磋播村通过盘活农村资源,扩大产业发展受益面,提高农户积极性,让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磋播村党委主动与区农投集体康群源公司会商,采取 "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 模式,公司将食用菌大棚基地提供给合作社运营管理,合作社以 " 返租倒包 " 形式将 389 个食用菌大棚划片承包给农户,每个大棚按 1000 元 / 年收取租金,用于土地流转金、管理维护、水电等费用,公司以低于市场价格向合作社、农户提供香菇菌棒,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统购统售,按照收购量 0.2 元 / 斤支付给合作社。
通过 " 返租倒包 " 模式,减少了管理成本,增加了产业产量,收益显著增加。目前,村集体经济已积累 70 万余元,参与 " 返租倒包 " 农户均增收 1.2 万元,村集体经济不断积累,全村上下喜气洋洋。
" 茶园 " 变 " 亿元 " 强村又富民
" 乌蒙云雾出好茶,凉都福地水城春。" 近年来,水城区龙场乡坚持 " 绿水青山 " 就是 " 金山银山 " 的发展理念,采取 " 党组织 + 产业 " 的模式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通过成立产业发展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种植茶叶 2.5 万亩。
同时,针对不适宜发展茶叶的村和小组,龙场乡采取集中连片方式发展脆桃、黄桃、猕猴桃精品水果 2.1 万亩。为拓宽销售渠道,龙场乡采取 " 茶园 " 带 " 果园 " 的模式,依托茶叶品牌,以组合销售、折扣优惠等方式形成了 " 一品带多果 " 的产销格局,带动全乡群众共同致富。
今年以来,龙场乡累计收购茶青 2000 余吨,制成成品茶 400 吨,产值达 1.1 亿元,精品水果产值达 3000 余万元,户均增收 1.4 万元,各村集体经济积累达 30 万元以上。
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念好 " 山字经 ",种好 " 摇钱树 ",打好 " 特色牌 ",水城区产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良好态势。
目前,全区共建成猕猴桃产业 11.2 万亩、茶叶产业 8.6 万亩、刺梨产业 40.3 万亩、精品水果产业 15.73 万亩、烤烟产业 7 万亩,生态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场 412 家,推进 " 两园一田 " 建设猕猴桃 " 吨产园 "1.4 万亩、刺梨 " 千斤园 "2 万亩、茶叶 " 万元田 "0.4 万亩,成功打造产业振兴水城样板。
李梦秋 水组瑜
编辑 王欣 / 统筹 蔡小兰 / 签发 高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