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传统佳节中秋节。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又有哪些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来源网络)
中秋节,又称夕月、拜月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吉林省民俗学会 理事长 施立学:中秋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因为中秋这个时间,正是天上一轮圆月最圆的时刻,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象。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刻,古人就开始拜月,庆祝千家万户的团圆、庆祝丰收。
(来源网络)
中秋节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 2008 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古时,中秋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月、拜月、赏月。
吉林省民俗学会 理事长 施立学:家家户户要在门口摆上一个八仙桌子,摆出中秋时节最圆的食品,比方说桂圆、青柿子、桃子、葡萄,还有我们制成的各种各样的月饼,都要拿出来在这块祭月、拜月和赏月。那么男人拜月就是为了蟾宫折桂、金榜题名;女人拜月呢,就是要像嫦娥一样,花一样的容貌,像月亮一样有一个皎洁的心灵。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相传月饼最初名为胡饼,是唐代时少数民族进贡来的一种食品。
吉林省民俗学会 理事长 施立学: 唐高祖李渊曾经拿着这个胡饼,对着天上这个月亮说 " 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我拿着这个胡饼啊,来邀着天上的蟾蜍共同来赏月来。后来我们觉得这个胡字不好听,正好是中秋,天上有一轮圆月,那么我们就把这胡饼改成了月饼。
早在战国时代,古人就传说月宫中有蟾蜍,蟾蜍也就成了月亮的一个符号。恰逢八月十五唐朝军队凯旋,在圆月下以圆饼为食,这就是月饼的起源。而在民间,还有很多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如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等等。
吉林省民俗学会 理事长 施立学:当年嫦娥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仙药,飘飘凌空,提着一盏灯笼,怀揣着兔子来到了月宫。可以说在月宫,住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一家人家,那就是嫦娥在这里。
(来源网络)
无论是故事传说还是民间习俗,都是人们期盼美好、期盼团圆,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力量!
来源:城市速递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