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韧性城市建设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方面,为了解市民对建设韧性城市的看法和期待,市统计局近期通过万户居民调查网,对全市 5000 名年龄在 18-65 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显示,85.8% 的市民 " 家中配备应急包或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
满分 10 分,市民给韧性城市建设打 7.9
市民科学应对危机的能力与韧性城市建设密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民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安全技能,93.1% 的受访市民表示会 " 主动了解、学习一些安全知识 ",89.7% 的受访市民 " 外出时,会留意所在场所应急安全出口、安全警示等标志 ",85.8% 的市民自述 " 家中配备应急包或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84.7% 和 84.6% 的市民自认为 "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保持镇定 " 或 " 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 ",还有 77.5% 的市民 " 知道离自己家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紧急联络电话等 "。
应对风险和危机,需要政府和市民共同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政民合作应对风险或危机的氛围较好,调查对象给市民配合政府的表现打分 8.09(满分 10 分)。除配合政府工作外,市民还愿意主动帮助他人,88.2% 的受访市民表示当城市发生风险或危机时," 非常愿意 " 或 " 比较愿意 " 参加志愿服务,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逾九成市民认同广州是座充满安全感的城市,政府应对危机能力获好评。据悉,48.8% 的受访市民 " 非常认同 " 广州是一座充满安全感的城市,43.2% 的受访市民 " 比较认同 ",两者合计占比 92.0%。市民为广州的韧性城市建设打出 7.90 分(满分 10 分)。对政府应对风险或危机的应急反应速度、物资调配能力、组织管理水平、信息公布情况等方面的工作,市民均给予好评,认为上述四项工作表现 " 好 "(" 很好 " 和 " 比较好 " 之和)的比例分别为 94.5%、92.3%、91.0% 和 89.8%。
受访市民认为广州抵御风险并快速恢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医疗系统保障水平 "(64.4%)和 " 基本公共服务供应能力 "(63.1%)。过半市民认为广州在 " 交通、物流运行能力 "(61.9%)、" 政府治理能力 "(60.2%)和 " 社会氛围 "(54.5%)方面也有优势;" 经济抗风险能力 " 和 " 公共空间韧性 " 的中选率分别为 48.5% 和 46.2%。
市民最期待善医疗、基础供应、应急等系统完善
什么才是市民心中理想的韧性城市呢?市民认为,首先要能保障日常生活," 物资充足 "(65.8%)、" 运转有序 "(61.3%)是其首要特征。其次是体现在危机预防及处置上,具备 " 精准预警 "(57.2%)、" 群众参与 "(56.7%)、" 高效处置 "(55.7%)、" 科学预防 "(55.0%)、" 合理规划 "(54.8%)、" 人文关怀 "(50.4%)的特点;此外,市民还期待韧性城市管理上做到 " 精细管理 "" 协同共享 "" 动态灵活 " 和 " 智能科技 "。
为推动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市民建议政府重点保障应急配套,期待 " 完善医疗、基础供应、应急等系统 " 的中选率为 68.3%,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其次是做好风险防范,建议 "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 " 和 " 完善物资储备 " 的市民占比分别为 57.6% 和 54.8%;选择比例超过五成的还有 " 加强重点场所、人群安全教育 "" 加大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 "" 做好城市建设规划 " 和 " 加强基层人员配置及队伍管理 ";还有部分受访市民呼吁 " 完善基础设施 "" 打造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平台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
采写:新快报记者王彤 通讯员 穗统宣 王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