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2-09-11
仲秋至 酥角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念着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诗,让我想起那枚小小的酥角。

在我的家乡潮汕,有名唤 " 酥角 ",又叫 " 油香仔 " 的果品,因形似月亮,被作为中秋供品,深受大众喜爱。虽然酥角的制作工序繁杂,耗时也长,却是一件热闹又快乐的事。

炒花生是第一步,以小火翻炒,直到它爆出 " 噼里啪啦 " 的声音和浓郁香味后,将其倒进盘中。母亲捧起一把热花生在手心快速一搓,趁热脱去花生皮。随即露出了白色的果仁,动作一气呵成。

脱皮后的花生,用石杵一下又一下碾压成泥。别看小小的石杵一手可握,几番动作下来,手已渐麻。而且花生调皮,一颗接一颗往外跳,妹妹总是偷偷捡来吃,还不忘迅速擦一下嘴角,满意地笑了,嗯,那味儿肯定不赖。

捣好的花生泥,配以一定比例的白糖、瓜册(冬瓜制成的瓜脯)和芝麻均匀搅拌,这就是酥角的馅料了,简直满院飘香。邻居已闻香而来,高卷袖口作势就要帮忙,那般盛意拳拳,母亲笑着连声道谢,赶紧着手揉面皮。这肯定是力气活,看她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就知道。面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酥角的口感。这就有赖于母亲的一双巧手了。

果然,揉好的面团雪白香软,泛着油光,煞是好看。准备工作就绪,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擀面皮,有的包馅,还有的负责炸酥角 …… 每一步井然有序,充满浓浓的仪式感。父亲也没闲着,泡一壶功夫茶,为忙碌的大伙递上茶水,小院一下热闹起来,好不欢腾。

对待节货,潮汕妇女向来是专注且虔诚的,一块面皮包多少馅料,顺几个褶子,全部了然于胸,那娴熟的手艺,看得我目瞪口呆。这种褶皱极具特色,不同于饺子的包法,而是一层叠着一层,看起来精致小巧,随后用松果蘸上 " 粿红 "(花红粉),轻轻一点,白白的面皮上仿佛盛开一朵小红花,是真好看。

一片欢声笑语中,酥角已炸好出锅了,个个色泽金黄,泛着浓郁的香气。好不容易等它不那么烫嘴了,我们终于可以吃几个解馋,一口咬下去,皮薄馅厚,那酥脆的口感不同于月饼的甜腻,香甜适宜,分外好吃。

母亲早就配好几份,一定要邻居带回家,享受辛勤劳动的成果,并约定好什么时候轮到哪家做酥角,大伙再去帮忙。小小的酥角,就这样承载着浓厚的乡情。

待到中秋之夜,天上玉盘高挂,清晖遍洒。邻里相互串门,这家品香茗,那家吃酥角,中秋节的欢乐祥和,在热闹的氛围中蔓延开来。大人说:天上有大月,人间有小月,这小月指的便是酷似月亮的酥角了。抬头是皎洁月华,低头是金黄酥角,我拿着它,仿佛离月球近了一些,对美轮美奂的天宫充满无限遐思。

月光静美,果香扑鼻,茶香醉人,一阵阵欢笑,屋里屋外响起,一首首欢歌,在月光下流淌。

这样美好的中秋夜晚,我总是舍不得太早入睡,待到月亮爬到最高时,遥望苍穹,夜空一片清澈,月夜下,我们沐浴在琉璃般的光泽中,只觉幸福无比。

作者 邱宝瑜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潮汕 苏东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