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9-13
甘肃省持续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中医药产业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的重点产业链。多年来,甘肃在政策引领、平台搭建、研发生产、拓展融资渠道等方面集中部署发力,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甘肃省中药材全产业链年产值 520 亿元,中药生产企业年产值 10 亿元以上 1 家,5 亿元以上 3 家,1 亿元以上 21 家,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中药药品 13 个,中药材资源富集,具有较好的创新研发基础。

科技赋能,在中医药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是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实施 " 强科技 " 行动,落实《甘肃省 " 十四五 "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具体举措,旨在加强省内中医药领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医疗机构之间的互通互联,结合甘肃特色中药材资源优势,联合开展中医药产业重大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促进联合体内各单位人才链、产业链、项目链、技术链、资本链的 " 五链 " 融合,探索一套政府引导、企业出题、多方出资、科企共研、成果共享的新型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甘肃省中医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甘肃中医药产业优质资源整合,将甘肃省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甘肃省惠及西北地区的高质量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增强甘肃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助力让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下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新冠疫情的频发引起了人们对医学和健康的重视,而 " 甘肃方剂 " 的推广与疗效更是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和赞誉。根据新冠疫情病毒学特点、症候特征、地域及气候特点,国家工作组中医药专家和甘肃省中医药专家组在总结中医药救治经验的基础上,对 " 甘肃方剂 " 不断优化调整,辨证施治,集体研究形成了《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促康的 " 治未病 " 思想和辨证论治优势,将 " 甘肃方剂 " 系列方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预防、救治、康复全过程。针对确诊患者老年人多、基础病变多、病情进展快等情况,确诊病例在治疗中中医药使用率达到了 99.47%…… 根据省卫健委和各地政府的公开数据,兰州中医药在本次疫情中参与度超过 90%,整体有效率大于 95%。这次疫情,也让大众开始重新认识中医药的价值,中医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当然,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仍面临较多挑战,而科技赋能中医药则成为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兰州佛慈制药质量管理部主任马立新告诉记者,作为中医药企业,我们始终秉承 "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 " 的理念,在兰州市疫情防控期间,按照省市卫健委的要求,凭借着在中药生产方面积淀的深厚的技术功底;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甘肃方剂 " 岐黄避瘟方 "、" 清肺化浊汤 "、" 岐黄清暑避瘟方 " 从生产工艺、质量标准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试验、中试生产优化工艺、商业化大批量生产,及时地向我市源源不断地供应了防疫汤剂。

除此之外,我们运用科技手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比如利用拥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象色谱 - 质谱联用仪、ICP-MS、高效液相色谱仪、基因测序仪等仪器,对 " 内消瘰疬丸 "、" 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 " 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研究,并对 " 半夏厚朴汤 " 等经典中医方剂开展系统的工艺、质量标准研究,对 100 多个配方颗粒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产业化转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我们主持了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制定 86 项相关标准及规程;制定 1 个国际商务标准、完成 6 个甘肃省地方药材标准研究制定;10 个甘肃省中药材炮制规范研究制定;主持完成近 100 个经典名方配方颗粒产品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完成近 100 个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转化。

中医药产业面临新挑战新机遇

尽管我省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大势所趋,但仍面临较多挑战,集中体现在种植、加工、流通、诊疗、大众认知等方面。从加工生产来看,中药材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生产不规范、安全卫生条件差,饮片生产不规范现象较为普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产品的质量与药效;从诊疗来看,集中体现为:人才短诊疗模式,医疗机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低;从大众认知来看,中医药文化建设薄弱,由此也导致大众对中医药理解程度不够。

面临这些挑战,科技赋能中医药,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可行路径,现代科技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将给传统中医药带来新的活力与发展模式。

科技驱动中医药升级," 智慧医院 "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记者从省内各大医院了解到,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中医药产业链上的应用,推动了中医药全产业链创新升级。科技与传统中医药的深度融合能够推动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发展,形成合力,集成式创新。目前,传统中医药各产业链的企业,合并创新科技企业纷纷参与进来,推动了我省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据了解,当前我省中医医院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化水平不断推进,但中医特色信息系统建设不足。随着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未来中医医疗机构运营将更加智能化、更具中医特色。同时,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将契合医联体的建设,赋能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让优质的中医医疗资源为大量基层患者服务。

尤其是互联网中医,将优质的中医医疗资源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为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服务,并通过诊疗数字化、互联网医生教育、医疗 AI 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传承性、创新性。

中医药将围绕传承与创新不断探索科技赋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随着中医药相关政策的推进、产业内各主体的积极参与,古老的中医药在新时代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国家已经把传统中医药现代化和现代生物医药科技的融合发展作为全面惠及广大公众健康、加快推进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重大方向,科技的进步与政策的落地,将推动中医药产业更加规范化、现代化发展。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等在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溯源、配送等各环节发挥作用。

生物医药是 21 世纪最具创新性和最具发展前景的科学领域之一,生物医药与中医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在未来是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创性成果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就 …… 未来中医药发展将呈现 " 种植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溯源闭环化、诊疗在线化、辨证智能化、管理信息化、营销全域化、学习终身化 " 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 静

编辑丨李庆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标签

中医药 甘肃省 甘肃 产业链 生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