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3 日,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上,《广州市城市更新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操作指引》《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设施配建指引》《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报批指引》《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编制指引》《广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指引》5 个指引(2022 年修订稿)(简称 " 修订稿 ")印发。其中提到要在广州划定三个管理圈层,明确不同圈层城市更新产业建设量占产居总建设量的比例。
■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背景
城市更新探索了十余年
自 2009 年起,国家赋予广东省开展存量土地政策创新试点的任务,拉开了广州城市更新的序幕。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广州逐步建立了涵盖规章、政策、指引等较系统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
2020 年 9 月,5 个指引印发,从破解广州城市更新的产业配置、提供高质量的产业发展空间,补齐短板、高水平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简化流程、提高编审效率,规划统筹、推进更新项目提质增效,传承文脉、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等瓶颈提出要求。
此次该局重点围绕历史文化保护、科学绿化、防止大拆大建、支持更新项目实施等,开展 5 个指引的修订工作。修订稿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着眼释放政策效能,为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提供规划资源支持。
修订
划定三大圈层
吸引高端产业向中心城区聚集
《广州市城市更新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操作指引》划定三个管理圈层,明确不同圈层城市更新产业建设量占产居总建设量的比例,特别加强中心城区和重点功能片区的产业用地保障。该指引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吸引高端产业向中心城区聚集,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产业建设量占总建设量的最低比例要求。
具体为,划定广州环城高速以内的区域共 220 平方公里划为第一圈层,重点破解老城区人口过度密集、公共配套不足等瓶颈。城市更新单元产业建设量原则上占产居总建设量的 50%;或城市更新单元融资地块上产业建设量原则上占融资地块产居总建设量的 50% 以上。
该指引划定广州环城高速以外,东至天河 - 黄埔、番禺 - 黄埔区界,南至广明高速,西至广州 - 佛山市界,北至华南快速范围共 397 平方公里划为第二圈层,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区以及广州南站、万博商务区、国际创新城等重点功能片区的高端要素集聚。产业建设量原则上最低占比为 30%;或城市更新单元融资地块上产业建设量原则上占融资地块产居总建设量的 30% 以上。
第一、二圈层外的其他区域划为第三圈层,重点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格局。该圈层除已经纳入重点功能片区按规划控制外,其他区域城市更新单元产业建设量占产居总建设量的比例,由所在区结合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更新单元实际,自行制定指引。
促进城市更新地区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设施配建指引》促进城市更新地区建立完备、便捷、高效、舒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完善区域配套、补强设施短板、优化设施标准,参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专项规划,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交通、电力、通信、环卫、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
具体为,一是落实《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提高福利设施配置标准,养老机构由每百户 20 平方米提高至 25 平方米。二是综合考虑专家、市场主体等多方诉求,对经论证确实存在实施困难的项目,优质中学用地面积可不低于 7 公顷、三级综合医院用地面积可不低于 6.5 公顷。三是增加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大件垃圾投放场所、环卫工具房的配置要求,优化垃圾压缩站(转运站)配置标准。四是合理设置市级、区级博物馆配置标准,支持项目实施。
《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报批指引》明确必要性论证可纳入详细规划方案一并公示和报批,可缩减三分之一的编审时间,形成提高编制审批效率的政策组合拳。同时,开展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洪涝安全、市政基础设施、社会稳定风险等评估,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保护及城市安全韧性等要求。
推进城市更新
把历史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
《广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指引》明确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应始终把历史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利用创新、人居环境提升协同互进。该指引强调城市更新对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的保护,对市域自然山水格局、历史城区、名镇名村、街区、风貌区和传统村落等提出保护重点和要求;强调严格开展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明确调查评估的要点和程序。此外,该指引还提出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负面清单。
《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编制指引》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细化绿地系统规划(树木保护)等编制要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