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疫情影响,同学们都开启了静态生活。在此期间,除了做好科学防护,积极健康的心态也尤为重要。
如何戴好无形的 " 心理口罩 ",做好心理调适呢?今天,来自贵阳市新世界学校心理教师许媛给大家支招了。
让我们共同提高应对疫情的心理免疫力,科学应对,理性防控,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正确表达情绪 合理宣泄
疫情突袭,出现负面情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我们应该学会接纳这种情绪而不是沉浸其中。当受到负面情绪影响时,我们可以通过写日记等自我表达,或是找他人倾诉这种向外界表达,以及锻炼身体等向环境表达,诸如此类的多种表达形式纾解自身情绪。如果负面情绪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如出现失眠、厌食、莫名哭泣等情况,并且自我感到难以承受的时候,就考虑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二、加强心理暗示 振奋精神
如果总是觉得自己很烦、很不开心、很累,那身体也会接受这种暗示,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消极、提不起精神来。一日之计在于晨,建议同学们每天早上一睁眼可以先对自己说:" 人每天只能有两种心情——好心情或坏心情,好心情可以使我变成天使,而坏心情却能使我变成魔鬼。所以我今天一定要选择好心情,我一定不能让任何事情夺走我的好心情。" 宅家对我们来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体验,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享受与家人的亲密相处,交流内心体验,相互支持,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三、合理安排时间 充实生活
为保障学生的教育教学,全市各相关学校采取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对于在校参与线下教学的同学而言,跟着学校的安排,合理规划时间,适当安排校内体育运动,保持与家人的电话沟通,积极投入和体验每一天也非常重要的。除跟上学校的教学节奏外,还可以给自己制定 2 至 3 个小计划,如,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书、逛一逛美丽的校园等。
于居家学生而言,可根据学校课表安排,划出独立的学习时间,隔绝干扰,保持专注,不睡懒觉,不沉迷游戏,按时上课。同时,由于居家不能外出,学生的社交方式会因此发生变化,从之前的面对面交流变成只能用网络进行沟通,会让同学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性。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与朋友积极分享居家期间的小美好,拍照或录像记录每天生活中的趣事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分享。
此外,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宿舍,同学们都可以跳跳绳、做一做俯卧撑、仰卧起坐让自己 " 动 " 起来,也可以通过腹式呼吸、静坐、冥想、听轻音乐等方式让自己 " 静 " 下来。
四、加强亲子互动 陪伴孩子
同学们在积极地自我调节时,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时,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家长要从自己做起,加强对家庭成员健康监测,引导家庭成员养成科学防疫习惯,尽可能地让孩子保持和往常一样的饮食、睡眠,有规律地在家玩耍、游戏、阅读、学习,与朋友、亲人多通过微信、电话互动。
其次,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运动、阅读、看电视、听音乐、做饭、学习,善于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认真听孩子表达,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与孩子共同面对困惑、情感和愿望。不要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还要注意孩子的情绪、人际、生活等。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协助孩子完成学业,但避免过多说教或过度惩罚,帮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小贴士:
如果自身出现恐慌、焦虑、烦躁等情绪,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感到难以承受时,务必要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以下是各级部门推出的相关专业心理援助途径——
全国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心理热线:96111
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热线:0851-88417888
贵州教育系统疫情心理援助平台 QQ 群:437399946
贵阳市教育系统疫情心理援助热线:4009200525
疫情 " 大考 "
我们都是 " 答卷人 "
编辑 陈亚 / 审核 鲜晓荻 / 签发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