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 月 15 日,第四届 " 科学探索奖 " 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 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首位 "90 后 " 获奖人诞生,并评出首批医学科学领域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将在 5 年内获得总计 300 万元人民币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
" 科学探索奖 " 于 2018 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 14 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四年来共评选出 200 位获奖人。
伴随奖项影响力 " 更上一层楼 "," 科学探索奖 " 也得到多方热忱参与和支持。" 科学探索奖 " 秘书处介绍,在今年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有超过 900 位各国院士,30 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 20 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其中。
" 降级 " 大肿瘤、探索多器官衰竭机理、预防蚊媒病毒传染病、干细胞再生治疗眼科疾病、开展中国最大食管癌队列研究 ……5 位科学家脱颖而出,成为 " 科学探索奖 " 医学科学领域的首批获奖人,其中还包括 2 位既从事临床工作又从事科学研究的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s):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苏士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吕奔。他们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也是探索医学奥秘的科学家,以自身做桥梁,联通着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的发展。
" 科学探索奖 " 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倾向年纪轻者和女性。今年最年轻的获奖人,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王光宇正是一名 "90 后 " 的女性科学家。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范宣梅在得知获奖时刚熬过几个通宵,她从事强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机制与预测研究,四川泸定 6.8 级地震后,她不断提供自己的灾害预测结果和受损房屋道路解译数据,服务震后救援的 " 黄金 72 小时 "。
此外,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学术交流在不断 " 升温 "。今年香港地区有两名科学家获奖,澳门地区也诞生了首位获奖人。获奖人澳门大学教授麦沛然从事芯片研究,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他表示:" 澳门科学研究的起点不算高,但这几年得到国家方方面面的支持,又有和大湾区的频繁互动,进步速度很快。我们会在‘小而精’的方向上不断努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贡献。"(郑志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