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位耄耋老人来社区测核酸时,也带来了他们对这座城市抗疫工作者的关爱——张奶奶送来两千元现金,朱爷爷送来一封手写感谢信 ……" 这几天,贵阳气温下降,在南明区水口寺街道水岸金都小区服务的志愿者陈女士心中却涌动着暖意。
朱爷爷送信
事情要从 9 月 10 日说起。那天,80 岁的张玉华奶奶坐着轮椅来到居委会,把 2000 元现金交给社区: " 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辛苦啊!希望社区代我买点水果和牛奶给孩子们。"
张奶奶捐款
说起社区志愿者,张奶奶的眼眶湿润了,声音也有些哽咽:" 孩子们很周到、很辛劳,白天维持秩序、调整排队间隔,晚上也在红色帐篷里的灯下工作。每次测完核酸,志愿者总会把我送回家,还把各种分发物资送到家门口。"
志愿者在工作
张奶奶的女儿,同样是一线抗疫志愿者,为抗击疫情而奔走服务。这样的羁绊牵系,让张奶奶把社区志愿者看作了自己的儿女。" 我在家总想打开窗户,让家人扶着我看看楼下的红帐篷。看着志愿者们吃了饭、歇着了,也就安心了。"
志愿者在工作
" 穿着白色的防护服 / 只露出明亮的双眼 / 防护服背面的名字 / 是你们抗疫的决心 / 辛苦了 / 抗疫的英雄们 / 请接受我对你们的致敬 ……"
让志愿者陈女士倍感温暖的贵阳 " 银发 80 后 ",不仅是张奶奶,还有 79 岁的朱爷爷。9 月 15 日,朱爷爷认认真真把这封手写书信递到水岸金都小区志愿者手中。
朱爷爷信件第一页
信件第二页
" 我不会用智能手机,每次测核酸,志愿者小朋友都会很耐心地帮助我完成登记,平时也对我多加照顾。笔随心走,很想给他们和她们写几句感谢的话。" 生性乐观的朱爷爷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退休火车司机,几年前因病失去了一条腿,但吹拉弹唱的功夫都还在," 等到疫情结束,我想用竹笛吹奏一曲《祖国啊我的母亲》给志愿者听,感谢我们这座不屈不挠的城市,也感谢红帐篷下的抗疫英雄。"
志愿者们合照
贵阳日报融媒体实习记者 高晨畅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