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个梗很热
叫 " 王维诗里的 "
用来形容某件事物
美得不可方物
这是王维诗里的红豆
王维诗里的夕阳
王维诗里的秋天 ……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这个梗最早来自一部叫做《中国唱诗班》的动漫。
背景是一段发生在清代的、无疾而终的爱情:
六娘本名陈湘萍,为名门之女,自幼与近邻王初桐青梅竹马。男孩家贫,玩耍间送了女孩一颗红豆。
△《中国唱诗班》截图
女孩只道寻常:" 我当是什么宝贝,原来是颗红豆。"
男孩神色慌乱,忙辩解:" 这可不是一般的红豆,是王维诗里的红豆。"
再后来,两个孩子长大了,六娘被许给了一富家子弟,王初桐每日则忙于苦读考试,两人最终走失在人潮中。
△《中国唱诗班》截图
这是一对璧人的遗憾,又何尝不是王维的。
他一生作品无数,着一 " 美 " 字流传千古,但却鲜有文字提及自己生命中最美的珍宝——
他的发妻。
她走后,他 " 孤居三十年,终生不娶 "。遗憾,一直和王维的诗相伴相生。
人们称他 " 诗佛 ",却未必知道,他的 " 佛 " 并非八风不动,更多地,则是在动荡的背景中,时代的创口下,努力生活,自我消解。
天以百凶成就一诗人。
△王维画像
相思误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那是一个深秋,繁霜满地,上下一白。
产房外,一个男人来回踱步。屋内,传来撕心裂肺的叫喊,从黄昏到子夜。
倏忽,叫喊声停止了,夜晚显得无比寂静。月光落在男人年轻俊朗的脸上,显得尤为凄惨。
传说那一年,王维刚过三十岁,妻子因难产而死。
淇水之滨,如同神仙眷侣般的日子犹在眼前。那是一个很小的村落,鸡犬相闻,人迹罕至。
好友房琯为他谋了一份差事,闲职,俸禄不高,时间却很多。与妻子朝夕相对,消闲温馨是生活的主旋律。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王维一生少有这样闲适恬淡的时光,他说,"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天色未晚,关上柴门,茫茫宇宙只有他与妻子二人,不必为眼前的烦恼焦虑,不必为不确定的明天担忧。
然而,旧日美好在一瞬间消失,只有凶猛的回忆在攻击他。
《相思》原是赠予友人李龟年的,此刻隔着五鼓三圆的大木棺,却格外戳心。
此物最相思。
△唐伯虎 红豆相思仕女图
志难酬
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
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朝堂上变了天,李林甫得了唐玄宗的宠信,也得了权。
满朝文武人人自危,不敢怒,不敢言。王维心生退意。
这天晚上,他与已经失势的张九龄有一番长谈。
一生宦海沉浮的老领导张九龄,面对这位后辈,格外地真诚:辞官隐居,实在不妥。
他告诉王维,贸贸然辞职会给奸党抓住口实,捏谣言、告黑状。再者,如果此番离开,再想入朝为官,难如登天。
尽管壮志难酬,但只要在这里,朝中就少了一个坏人,"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道理容易懂,可是实际哪有这样简单。
王维见过,监察御史周子谅被打得血肉模糊,架出庙堂,死在流放路上。
他还听说,太子、鄂王、光王被李林甫和武惠妃设计,蒙冤致死。
大唐王朝头顶上笼罩着厚厚的阴云,王维还在坚持着。
张九龄的话还在耳边回荡。他无法一走了之,愤懑怒骂直抒胸臆,也无法拼命爬到权力中心,挽大厦于将倾。
他吃斋,他念经,他所能做的,只是努力去弥合时代的伤痕。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人却被困在了樊笼里。
△王维 辋川图
塞上曲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一天,王维收到命令,前往凉州,慰问嘉奖戍边的将士。
戈壁滩上,风沙卷击着烽燧,浑圆的落日逐渐隐没,天地间一片苍茫。
萧关外,王维遇上了巡查的候骑:" 请问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不在?"
" 大人率军往燕然去了!" 远处的狼烟直冲天际,豪迈之情装满胸膛。
当真正见到那位传说中刚打了胜仗的都护大人,王维心中却生出了别样的感情。
崔希逸和王维年龄相若,性格直爽,他说,坊间所谓大胜,其实背后别有 " 隐情 "。
原来,崔希逸与吐蕃边帅乞力徐曾有约在先,两方通好永结和平。结果,吐蕃其他部队攻打勃律,惹恼了唐玄宗。
朝廷下令,让崔希逸出兵偷袭。崔希逸左右为难,莫敢不从,他挥泪出兵,深入两千多里,斩首两千余,乞力徐带着残兵四散奔逃。
仗虽然打赢了,局势却陡然紧张起来,崔希逸羞愤交加,与人结盟的是他,突然袭击的也是他,失信于人的是他,失信于天的也是他。
而今,致边关百姓安危不顾的也是他。
王维只得出言安慰。从前,他只知崔希逸是勇武的将领,今日方知,他还是位仁慈的豪杰,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不久后,崔希逸改任河南,王维则留在了凉州。
再后来,崔希逸抱憾而亡。史书里说,死前他见到了白狗为祟。
春风不度玉门关。
别君叹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咸阳城外,王维又一次遇上了一位朋友——元二。
这次,元二奉命将前往安西都护府,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这一去阳关唱遍,不知何时再见。
愁绪颇多,两个人只顾喝酒,喝到月尽天明,晨光熹微。王维想继续再送,却发现已然无法再送。
十里长亭,终有一别。" 你把这杯酒喝了吧,过了阳关,便不再有我这样的朋友了。"
阳关烽燧
无故人的何止是元二,也是王维。
他再也没有见过元二这样的挚友,也没有见过崔希逸这样的豪侠,他再见不到张九龄这样强干的栋梁,也见不到孟浩然这样知交。
对了,还有那位不知过世了多久的妻子。
他对着松树自言自语," 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别。"
他走过了很多地方,坊州、富州、延州 …… 他越来越沉默,诗越来越有禅机。他总是在夜深时弹琴,一个人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妻子的脸没变,但蓦然回首,他已经是一个老人了。
时间只在他一个人身上汹涌地流逝了。
后来,王维葬在了辋川
这个大唐诗坛无比闪耀的星
隐没于夜空
一年后,李白离世
九年后,杜甫也走了
故事讲到这里也该结束了
对了 …… 还有一段尘缘
还记得文章开头提到的
王初桐和六娘吗?
据清代《戏鸥居词话》及坊间传说
四十八岁那年
王初桐一举中士,名列二等
而六娘的家财被丈夫散尽
落魄到勾栏卖笑
晓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不知道又多少年过去了
两个人再次偶遇
一个是孑然一身的清苦老妪
一个早已儿女满堂
二人再无结合的可能
至此以后,王初桐一直资助六娘
并不在乎旁人的闲话
直到终老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终于有了答案
关于王维的《相思》,江苏文人曾经做过很多鞭辟入里的考证。
比如这本《江苏文库 · 史料编 · 红豆集》。
书中,编者俞友清精彩讲述了红豆的考证、掌故、诗词、信札、专著、照片和书画。
网罗之丰富,内容之精详,至今读来,依旧饶有趣味。
现代快报 + 记者 郑文静 王子扬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