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新闻湖北消息:9 月 21 日,从武汉市发改委获悉,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 双创 " 示范基地数量武汉市与杭州市并列第一。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稳增长、保就业、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市发改委数字经济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共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6 家,分别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江岸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宝武集团、硚口区,近年来,我市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工作主线,大力优化创业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引擎,武汉以高水平 " 双创 " 夯实发展底气。
半年新增市场主体 20.16 万户
近年来,武汉市不断加大 " 双创 " 工作力度," 双创 " 工作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为理念,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工作主线,大力优化创业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引擎;紧紧围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焦市场主体培育、优质项目与人才招引、政策保障体系构建、激励考核机制建立等方面,助力 " 双创 " 工作再上新台阶。
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 20.16 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 170.05 万户。今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158 家,总量达到 207 家。
带动 9 万人就业
近年来,武汉市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壮大,仅今年上半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 6448 家,有申报高企意向企业超 4500 家。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而无论是这些新兴产业的产生,还是原来旧有的传统产业往高科技方向的转型,都离不开创新创业型人才。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孵化器 7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9 家,全市区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达到 390 家,带动就业超 9 万人。
科技成果转化结硕果
武汉市深入实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积极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充分发挥企业、高校院所、政府等多方积极性,建设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推进湖北实验室、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华科大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理工大 " 三院 "、武大 " 新两院 " 等项目落地建设,促进更多在汉高校院所、院士专家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
武汉市在改革科技项目组织方式方面,聚焦产业重大需求,实施重大项目技术攻关 " 揭榜挂帅 ",帮助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升级。持续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修订出台了《武汉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认定管理办法》。加大研发费加计扣除和技术交易等普惠性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举办高质量成果转化专场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技术需求、金融资本精准对接。今年上半年,市区两级合计举办成果转化对接活动 41 场,签约项目 280 个;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 758.93 亿元。
连续三年获国家通报表彰
近年来,武汉市持续推动 " 双创 " 示范基地建设,不断优化企业开办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区将免费印章发放标准从 3 枚 / 套提升至 4-5 枚 / 套,今年上半年,减免费用 1570.58 万元。积极推动银行与 " 一网通办 " 平台对接,实现企业 " 登记即开户 "。
同时持续优化登记审批便利度,在 4 个新城区开展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试点。扎实推进准入准营集成改革,将自贸区施行的告知承诺事项在全市其他区同步实施,将 " 一业一证 " 改革行业从全省的 19 个拓展到 24 个,大力推动 " 照后减证 " 和简化审批。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自贸区武汉片区稳妥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市场主体强制退出和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等试点。
据悉,东湖高新区 " 双创 " 工作连续三年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东湖高新区、硚口区双创示范基地在国家发改委评估中获评 " 优秀 " 等次。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市将不断优化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和潜能,下一步还将在加快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引进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推动各类双创人才集聚、大力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和深化科技金融改革下功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ZAKER 新闻 / 湖北出品
作者:周钢、毕玮 、吴有玉
编辑:周鑫
编审:力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