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最近,有观众发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和平公园里,坐在树下能听到音乐,从《南京难民合唱曲》到《感同身受》,从《胜利号角》到《生命之光》,坐在四面座椅上听到的音乐都不同。观众可以沉浸式声景体验,感受和平之声。
如今,枫杨树下的座椅已成为参观者最爱休憩的地点。大家可以一边听歌一边回望展厅,或者眺望和平女神、胜利之墙,观赏生命力顽强的紫金草。观众们在歌声里回望历史,憧憬和平,感受生命的顽强和胜利的来之不易。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国籍的参观者,都能在这里收获共鸣。
△ 刘健芝、祁恩芝夫妇
刘健芝、祁恩芝是一对年过九旬的夫妇,1994 年南京首次公开集会悼念遇难者,他们便来到纪念馆拍摄记录,至今已经整整 29 年。他们选择坐在 " 生命之力 " 座椅上休息,一边观赏坚韧不拔的紫金草,一边聆听《南京难民合唱曲》。他们说,生命与生命是相通的 ……
△ 徐彦泽
23 岁的大学毕业生徐彦泽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也是纪念馆紫金草志愿者。当感到疲惫时,他便会来到枫杨树下,坐在 " 希望之寄 " 座椅上,回望展厅的方向,聆听《感同身受》,舒缓一下心情。" 成为紫金草志愿者后,我能更加深切体会到同胞们曾经历过的恐怖历史。我希望尽己所能,把这段历史传播给越来越多的人。" 他说。
△ 张恩超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士张恩超在 " 胜利之声 " 座椅上坐一坐,凝视眼前的 " 胜利之墙 ",聆听着《胜利号角》。他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军人在冲锋。抗日战争时期,热血青年纷纷奔赴抗日战场,浴血奋战。如今,我作为一名军人,要履行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今年 3 月,南京小女孩田茉轩、张亦暄成为纪念馆紫金草女孩形象使者。她们坐在 " 和平之愿 " 座椅上,眺望远处的和平女神像,和平的种子在她们心中生根发芽。她们说:" 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生活,我们要认真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大树怎么会发声?原来," 唱歌 " 的秘诀就在它的树冠内。纪念馆邀请设计师、声音技术专家、音乐家等共同参与、反复打磨,在树冠内放置了四台定向超声波音响传导装置,为观众营造沉浸式声景体验。
声景装置中的座椅也别具一格。座椅由北向南拔高,形成纪念碑式的建筑空间感。座椅的四个方向分别对应四个主题,精选的四首音乐与主题一一对应。座椅上还印有二维码,观众可以扫码了解更多的背景故事。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