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东南 2022-09-23
爆火的台江“村BA”,充满繁荣发展活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 月 20 日," 村 BA" 圣地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党群服务中心里,台盘村篮球协会会长岑江龙一边翻看笔记本,一边跟协会成员聊天。笔记本除了记录每年组织 " 六月六 " 篮球比赛的参赛队伍、经费筹集、人员分工外,还记录着这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变化。说起新时代 " 笔记本 " 的变化,大家伙儿全都眉开眼笑。

10 年来的 " 收支账 ",写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耕耘收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发展,账上记着 "2022 年 6 月,篮球协会收到金秋梨合作社组织赛事 700 元 ";农民衣食住行水平步步高,账上记着 "2020 年,杨东明购买新车 13 万元,协会人员购买鞭炮祝贺 "。

10 年来的 " 兜底账 ",记录社会建设加速补齐民生短板。账上记着 "2022 年 9 月,推荐家庭较为困难的杨琦江、张海到村担任公益性岗位(保洁员)"。"2022 年 8 月,到大学生退役士兵李志家中探望。"

10 年来的 " 环保账 ",诉说生态文明建设描绘美丽乡村。张寿双 2021 年参加宜居乡村建设培训,为的是让房前屋后 " 园林化 "。" 过去家家房前屋后乱推乱放,厕所‘一个土坑两块砖’,现在全村环境不仅变好了,还发展了‘庭院经济’,‘厕所革命’普及了水冲厕。"

台盘村篮球协会的 " 小账本 ",是 10 年来台江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这篇大文章 " 中的动人叙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台江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在 " 这篇大文章 " 中写下了 " 此卷长留天地间 " 的壮美篇章。

环境美起来

这些天,张兴文家的优质水稻籽粒饱满,稻谷金黄稻花鱼肥美,庄稼收割在望。

张兴文家所在的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位于台江县城西面,坐落在巴拉河畔,曾长期遭受水污染袭扰。以前种粮," 河水里早已没有鱼虾,河水不能洗衣,不能浇地 "。这几年巴拉河综合治理见效,水清澈了、粮也稳了。

" 这水多清,看着就觉得心里舒坦!" 在附近生活了 20 多年,刘月亲眼见证巴拉河之变。

" 十年前,污水所到之处泛起大堆大堆的白沫,总有垃圾进河,严重影响水质。" 阳芳村原村主任说。由于工业废水和流入河中,加之生态补水不足,巴拉河水色如酱油、臭味刺鼻。

河流美,县域才能兴。台江县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景观再造、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措施,对巴拉河、清水江、翁密河等县内水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河段总长 50.3 公里,清淤疏浚面积达 9671.42 平方米,新建生态护岸 60 余公里。

" 现在,我们以‘河长制’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巡河,全县河流水质达标率上了大台阶,河道过水能力更强,水体流动更快,自净能力更高,污染物淤积更少,水系生态更健康。目前全县 10 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巴拉河重现 " 小桥流水人家 " 风采,是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缩影。近年来,台江县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 " 厕所革命 ",推进城乡生活污水管网更新和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升级,不断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县乡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70. 9%,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 100%,同比上升 2.04%。

交通强起来

筑路架桥,周行八方。从货物往来顺畅到出行舒适便利,台江大地 "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展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台江县方召镇巫梭村村民张志才永远忘不了十多年前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这几年,当地重新修建通村公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原来坑坑洼洼的通村泥路,已变身为一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路畅通了,食用菌、蜂蜜、核桃等特色农产品也走出大山,村民收入逐年增加。巫梭村的变化,是台江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折射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台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县的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曾经孤悬湖中的山村结束了不通陆路的历史,遥远荒凉的吊脚楼接入了现代交通网,长年深藏大山的偏僻山村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 路网纵横交织。从货物往来顺畅到出行舒适便利,台江大地 "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展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离不开交通先行。这十年,台江县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 9 万公里,解决了 40 余个行政村通硬化路的难题 …… 交通骨架的持续完善,提升着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公路修到家门口,"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 成为历史,广大农民群众 " 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 "。这十年,台江交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运输服务能力、品质和效率大幅提升,实现了从 " 走得了 " 到 " 走得好 " 的转变。

生活富起来

乘坐观光公交车,从清江村出发,经过施洞古镇中心,绕过苗寨、青石板 …… 参加岗党略村的 " 红色旅游 ",一路如行画中,满目生机。

岗党略村位于台江县施洞镇,是红军转战苗疆、横渡清水江进军黔北的重要通道,是党和红军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一站,1934 年 12 月 24 日,毛泽东等率中央军委纵队即右路纵队主力由剑河的南脚经展架、革东、大稿午、八郎、宝贡、新寨、平兴,于 12 月 26 日到达偏寨、施洞口一带,红军总政治部在岗党略村驻扎。因此,岗党略村红色资源丰富,现存有较丰富的革命遗址、文物和史料,军委纵队驻地旧址、红军渡口、红军路等革命遗址,马鞍、马灯、红军标语等革命文物。十年前,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村民收入微薄,经常借粮度日,外出务工。如今,岗党略村锚定 " 红色旅游 " 方向,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发挥生态环境良好和苗族风情多彩的优势,全面加强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利用,开办农家乐,家家户户都富了,还被列为全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大势如潮,大道如砥。10 年的砥砺与奋斗,以勇毅和坚韧锻造不可逆转的进程。"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 ",用这句话来形容刚刚过去的十年再贴切不过了。回首十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冯桂菊

编辑 王欣 / 统筹 潘欢欢 / 签发 吴如雄

相关标签

篮球 生态文明建设 李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