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9-27
长江江苏段水生生物资源逐步恢复,长江刀鲚呈现渔汛期提前的趋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数据是反映长江禁渔成效的重要依据。9 月 27 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1 年江苏省水生生物资源与渔业水域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1 年长江干流江苏段、省管五大湖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水域的水生生物资源呈现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近岸海域的水生生物资源总体保持稳定。

△长江江苏段刀鲚资源科研监测现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供图

长江刀鲚畅游,呈现渔汛期提前、规格增大的趋势

为科学、精准、权威做好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江苏省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在原有 " 一办四组 " 框架下,增设 " 资源监测专项工作组 ",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有关部门参加,负责统筹江苏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及长江口毗邻海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完整性指数评价等工作。

在长江干流江苏段,与 2020 年相比,鱼类资源密度增加明显;指示性物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增加;代表性洄游物种长江刀鲚呈现出渔汛期提前、规格增大、数量增多等特征。长江江苏段水生生物资源呈现良好态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凯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禁捕之前,长江江苏段刀鲚渔汛期一般是 3-5 月,通常清明节前后才大批上溯。长江禁捕后,江海洄游通道彻底打通,刀鲚溯河洄游不再有阻碍,监测结果显示,刀鲚渔汛呈现出提前的趋势,这也说明长江禁捕后,江里的渔网少了,刀鲚由海入江洄游得更加顺畅了。

△长江江苏段刀鲚资源科研监测现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供图

《公报》显示,常规监测共采集鉴定鱼类 72 种,与 2020 年相比增加 15 种;鱼类体重均值为 140.2 克 / 尾,比 2020 年增加 297.17%。长江刀鲚的体重均值为 77.6 克,比 2020 年增加 8.38%;相对资源密度分别为 4.71×10 ⁴尾 / 立方千米和 0.36×10 ⁴千克 / 立方千米,比 2020 年分别增加 114.09% 和 125.00%。

在省管五大湖泊(太湖、滆湖、高宝邵伯湖、洪泽湖、骆马湖),2021 年共采集鉴定浮游植物 121 属种,浮游动物 123 属种,底栖动物 41 种,鱼类 65 种。鱼类优势种为刀鲚、鲫、红鳍原鲌、鲢、鳙等,与 2020 年相比,优势种组成保持相对稳定。从鱼类规格上看,鱼类平均体重为 41.4 克 / 尾,比 2020 年增加了 19.9%。从鱼类资源密度上看,单个监测点平均采集鱼类 11.72 千克,比 2020 年增加 21.7%。

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与 2020 年相比,2021 年鱼类的平均体重同比增加 78.2%。采集鉴定到的重点保护对象和一般保护对象种类数同比持平,鱼类多样性指数同比增加了 33.3%。

记者注意到,江苏首次开展长江口毗邻海域渔业资源监测,采集并鉴定渔业资源种类 136 种,其中鱼类 94 种,虾类 24 种,蟹类 12 种,头足类 6 种。2021 年江苏近岸海域调查共采集渔业资源种类 138 种,与 2020 相比增加 33 种,其中鱼类 82 种、虾类 25 种、蟹类 24 种,头足类 7 种。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鮸、口虾蛄、日本蟳、斑鰶和凤鲚等。与 2020 年相比,渔业资源量增幅 9.62%。

长江江豚种群繁衍壮大趋势向好," 母子豚 " 较多

作为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刚刚结束的 2022 年长江干流江苏段长江江豚科考组情况显示,每天均有发现长江江豚。其中,在南京发现次数最多,其次镇江,另外在其他沿江市扬州、苏州、南通、泰州等水域均有发现,多出现于自然岸线保存相对完整的水域。

△ 2022 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江苏段考察。裘云 摄

长江江豚种群繁衍壮大趋势向好,发现的 " 母子豚 " 较多,科考队员在扬中雷公岛、扬州三江营、镇江保护区、南京潜洲等水域多次目击 " 母子豚 "。长江江苏段水域生态环境向好,长江江豚适宜栖息生境扩大。具体科考结果,农业农村部将经过科学分析后统一对外发布。

△南京潜洲水域附近发现母子豚。姜盟 摄

《公报》也显示,经观测考察,2021 年长江干流江苏段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比 2020 年略有增长,集中分布于南京新生洲至长江大桥水域、镇江征润洲至落成洲水域,一些以前没有看到过长江江豚的区域也逐渐观察到 " 微笑天使 " 的身影。比如,泰州 - 南通水域等部分历史分布空白区持续观测到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呈稳定增长趋势。

重点水域全覆盖,布局 " 江河湖海 " 一体化监测体系

省农业农村厅统筹布局全省 " 江河湖海 " 一体化监测体系,系统调查和分析全省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

建立监测体系。今年,江苏成立了江苏省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体系专家委员会,建立了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江苏站牵头统筹,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省管五大湖渔管办、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按职责分工实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监测体系 , 制定了全省统一的实施方案,在长江干流江苏段、长江重要支流及通江湖泊、水生生物保护区、重点湖泊、近海重点水域、长江口毗邻海域等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

统一技术标准。组织技术培训,建立专业队伍,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技术与规范》和《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手册》《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17378-2007 海洋监测规范》等技术标准开展监测工作。

组织实施监测。2021 年全省共设置监测站位 61 个,监测断面 43 个,监测点位 609 个。其中:长江干流江苏段设置 8 个监测站位,重要支流和通江湖泊设置 4 个站位,40 个国家、省级水生生物保护区各设置 1 个站位,省管五大湖泊各设置 1 个站位,近海重要渔业水域、潮间带、长江口毗邻海域、限额捕捞重点海域各设置 1 个站位,实现江苏长江干流江苏段及水生生物保护区、重点水域全覆盖。

2022 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制定《江苏省水生生物资源与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工作方案》《江苏省重点禁捕退捕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准入备案管理规定(试行)》《江苏省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证管理办法(暂行)》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加大监测力度、规范执行标准,按照 " 监测中心 - 监测站 - 监测点 " 三级架构,在专业力量、设备条件上不断配齐配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江苏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标签

海域 江苏 科学研究 科研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