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9-27
“孪生”《瞻园图》哪里不一样?大家来找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300 年前,界画大师袁江创作了《瞻园图》。

而后,《瞻园图》被清代佚名画家临摹。

如今,袁江的《瞻园图》被天津博物馆珍藏,临摹作品藏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它们,都是 " 金陵第一园 " 瞻园复建的蓝本。走在园中,仿若人在画中。

那么,两幅《瞻园图》和真实版的瞻园,有何不同?

大家来找茬 ~

一览楼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一览楼是园内最高的建筑。登临楼阁,园中湖光山色,一览无余。

袁枚曾登临一览云:" 妙绝瞻园景,平章颇费心。"

如今,它改名为一览阁,是瞻园非常重要的景点之一。

移山草堂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移山草堂北面为临水平台,是园内核心建筑,大体量。

现今,瞻园内的移山草堂并不在中轴线上,而是 " 挪 " 到了西北区域,是员工的办公楼。

画中的移山草堂从位置上来看,是今天的静妙堂。

籁爽风清堂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籁爽风清堂坐落在瞻园西部,现位于园区东南,西侧与花篮厅连接,东侧为海棠阁。

面阔三间,是一座体量较大的建筑。

" 瞻园 " 门额

查看答案

" 瞻园 " 匾额是乾隆亲笔御题。

如今,瞻园匾额依旧在。大门气派典雅。

大门西侧有一中门,上面写着 " 瞻园 " 二字。

奇云峰

查看答案

画中奇云峰是一块灵秀的太湖石。

现今,瞻园亦有一太湖石,名 " 倚云峰 "。

同为宋代的花石纲遗物。

两幅《瞻园图》

你看出差异了吗?

眼尖的你一定发了其中的奥秘:

袁江的《瞻园图》上,所有建筑均有匾额对联,

而《临袁江瞻园图》无文字。

设色上,临摹图色调淡雅,原图更显古朴凝重。

揭秘瞻园前世今生

不久前," 山水与游——徐达家族与南京园林特展 " 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开展。

这次展览,清代界画大师袁江的《瞻园图》,首次来到瞻园实景中展出。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袁蓉介绍,界画是中国绘画中一项独特的画种,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突出表现为对建筑准确细致地描绘,因此《瞻园图》的绘制非常写实。

那么,现在的瞻园和《瞻园图》有什么关系?

从明初魏国公府所在,到徐达七世孙徐鹏举凿池叠山建园;从清代江宁布政使官署、太平天国王府,到如今成为博物馆 …… 历经 600 年沧桑,瞻园复建以《瞻园图》为蓝本。

明朝初年,朱元璋因念功臣徐达 " 未有宁居 ",特给中山王徐达建成了府邸,这就是瞻园最初样貌。经过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的修缮与扩建,至万历年间已初具规模。

清顺治二年(1645),园子成为了江南省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视江南时,御题 " 瞻园 " 匾额。

1960 年,中国著名古建专家刘敦桢教授主持瞻园的恢复整建工作,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格局特点,而且还充分地运用了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的造园艺术。

1986 年 -1987 年,瞻园经历了二次整修,园林面积复建近 4000 平方米,修建楼台亭阁 13 间,建筑面积 2882 平方米。扩建后的瞻园,东西二园合一,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园林风格,又汲取现代南北方造园艺术精华。

袁蓉介绍,瞻园整修复建的历史依据主要有 3 个来源:袁江的《瞻园图》、袁枚的《瞻园十咏》,以及江宁布政使李宗羲的《江宁布政使署重建记》。北部复建的瞻园布局参考了《瞻园图》,很多景点的名称来源于《瞻园十咏》,如抱石轩、稊生亭等。

(展览正在进行中,想去参观的请抓紧)

文 | 现代快报 + 见习记者 裴诗语 记者 胡玉梅 刘静妍

图 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钱念秋 瞻园

来源:江苏文脉

(编辑 余爽)

相关标签

博物馆 美国 乾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