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六盘水 2022-09-28
种下“绿色” 收获“未来”!六盘水林业生态建设成果颇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 "、" 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 "、" 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市护绿有方,先后获得多项荣誉,成果颇丰。

十年来,六盘水市累计完成营造林 684.81 万亩,森林面积达 922 万亩,森林蓄积达 1850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 2012 年的 39.19% 提升至 62%,年均增长 2 个百分点以上。

十年来,六盘水林下经济发展利用林地面积每年均在 100 万亩以上,年产值 8 — 20 亿元以上,共带动 14.9 万户 47.75 万农村人口参与发展,人均增收 570 元以上。

十年来,六盘水已建成国家地质公园 1 个,自然保护区(点)2 个,国家湿地公园 3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2 个,省级森林公园 4 个,县级森林公园 1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5 个等 18 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计达 107258.88 公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这一组组闪耀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六盘水为城市添绿增彩的同时,也为百姓带来了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

造林绿化取得新成效,凉都大地 " 更绿了 "

这十年以来,六盘水围绕 " 两江 " 上游生态屏障打造,以做大绿色总量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实施陡坡荒地、城镇周边、道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协同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攻坚战,全民增绿意识逐步增强。

同时,六盘水以实施 " 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 为抓手,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天然林保护等绿色工程项目,全面推进国土绿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有 626 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种植各类树木 3366.86 万余株。

自 2018 年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六盘水将绿色网络建设和各项指标体系建设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重点,建成各类公园 47 个,六枝特区、水城区、盘州市已相继获省级森林城市认定,先后创建森林乡镇 19 个、森林村寨 70 个、森林人家 567 个。

绿色经济迸发新效益,产业结构 " 更优了 "

十年以来,六盘水按照 "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 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按照 " 适宜、适当、适度、适用 " 原则,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丰富林业发展业态,增加林业附加值,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北盘江畔,乌蒙山间,秋日的水城区野钟乡,多年前种下的猕猴桃、刺梨、秋锦梨等已经开始丰收 , 一个个果实摇曳在青山绿水之间,令人欢喜。

刺梨,因其独有的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树冠繁茂等特征,对治理石漠化、保护生态具有先天的优势,还能出售增收,这也是野钟乡的百姓积极种植刺梨的重要原因。

目前,水城区已布局种植刺梨 40 万亩,覆盖 25 个乡(镇、街道)96 个村(居),惠及农户 3.7 万户 16.2 万人,为全区森林覆盖率贡献了 8.77 个百分点。

自 2014 年推进刺梨产业规模化种植以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六盘水刺梨种植面积已达 117.56 万亩,建成刺梨加工企业 9 家,形成全国最大的刺梨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六盘水的刺梨鲜果产值从 2017 年的 0.86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2.07 亿元,共带动农户 20.98 万户 68.97 万人参与,户均增收 2093 元,人均增收 548 元。

资源保护呈现新气象,防控体系 " 更全了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积极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切实守住全市来之不易的绿色成果。

十年来,六盘水加大林业各项改革力度,深化集体林业综合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理顺林业管理体制,创新林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实施国有林场分类经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其中,持续推进林业 " 三变 " 改革,全市 " 三变 " 改革涉林面积达 156.83 万亩,实现林权林地流转面积 21.2 万亩,集体林地资源变资产面积 14.31 万亩,参与林业 " 三变 " 改革农户 21.48 万户,涉及 70.73 万人,人均年收入达 1488 元。

林业红利助力增收脱贫,幸福指数 " 更高了 "

近年来,六盘水市出台《六盘水绿色红利凉都行动实施方案》,全力实施绿色产业行动、绿色生态行动、绿色旅游行动、绿色就业行动、绿色改革行动等 " 五项绿色行动 ",政府要 " 绿 "、群众得 " 利 " 的双赢局面更加生动。

六盘水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力度,通过森林管护、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补偿等方式带动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共投入退耕还林工程资金 28.36 亿元,实施退耕还林 181.46 万亩,兑现退耕还林补偿资金 15.02 亿元,其中涉及贫困农户 6.76 万户 25 万人,户均年获补助 1328 元;兑现公益林补偿资金 29686.69 万元,涉及农户 32.87 万户 111.88 万人,户均年增收 180.62 元;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 10922 名,人均年工资 1 万元,带动 10922 户 27300 人脱贫。

同时,六盘水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思路,按照 " 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 的思路,发展 " 林菜、林药、林果、林蜂、林旅 " 等林下短线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年均完成林下经济发展利用林地面积 100 万亩以上,年均产值 8 — 20 亿元以上,助推人均增收 570 元以上。

十年来,六盘水林业生态建设呈现 " 发展提速、投资增加、转型加快、形象提升、位次前移 " 的良好态势。拥有 "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 贵州水城国家杜鹃公园 "" 黄果树瀑布源国家森林公园 ""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 "" 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 "" 牂牁江国家湿地公园 " 以及 " 中国野生刺梨之乡 "" 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 "" 中国红豆杉之乡 " 等 " 六园三乡 "9 张 " 国字号 " 生态名片。

十年来,六盘水种下 " 绿色 ",收获 " 未来 "。接下来,六盘水林业系统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围绕 " 四新 " 主攻 " 四化 ",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焦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稳步扩大绿色总量,提升绿色质量,释放绿色效益,奋力续写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凉都新篇章。

李梦秋

编辑 周欢 /统筹 蔡小兰 /签发 高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