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2022-09-29
@武汉的学生伢们,这堂课请查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期,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教育局主办的 " 同上一堂思政课——强国复兴有我 奋进英雄城市 " 现场展示活动在武汉教育电视台演播厅举行。这堂生动的思政课由 " 精神之光 "" 奋斗之路 "" 复兴之志 " 三讲组成,通过翻转课堂、情景再现、现场讲述等方式,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引导武汉师生感悟武汉英雄故事,激励他们为梦想而奋斗。

9 月 29 日(周四)晚 20 时 10 分,武汉教育电视台、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首播,10 月 1 日(周六)晚 20 时 10 分,武汉教育电视台重播。

还可通过以下方式在线收看:

" 武汉广播电视台 "" 武汉教视 " 微信公众号在线直播;

见微直播、人民视频、央视频搜索 " 武汉广播电视台 " 或 " 同上一堂思政课 " 在线直播;

抖音搜索 " 武汉教育电视台 " 在线观看直播。

武汉发布

,赞 75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以 " 同上一堂思政课 " 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 的重要论述,推动 " 大思政课 " 建设。今年,根据中宣部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求,武汉以 " 强国复兴有我,奋进英雄城市 " 为主题,通过举办一场现场展示、评选一批思政金课、打造一个媒体专栏、邀请一批教育局长谈思政、组织一次优秀思政案例评选等形式,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同上一堂思政课现场。记者彭年 摄

重温 " 开路先锋 " 奋斗历史

引导青少年感知先辈精神之光

第一讲 《精神之光》。记者彭年 摄

第一讲 " 精神之光 " 聚焦英雄武汉的红色历史。师生把课堂搬上舞台,重温武钢一号高炉出铁、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历史,感受新中国建设时期 " 开路先锋 " 们最美的模样。师生跟随课外思政老师的步伐," 走进 " 武钢博物馆和武汉桥梁博物馆,聆听武汉 " 一桥一钢 " 的故事。不管是武钢,还是武汉长江大桥,它们是武汉奋发图强的见证,也是武汉城市精神的重要标志和写照。

情景剧《天路》。记者彭年 摄

情景剧《天路》讲述了中交二公院先辈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在世界屋脊西藏建路建桥,实现川藏公路、墨脱公路通车的壮举。他们践行的 " 两路 " 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谷蝶变、院士故事现场上演

激励学生奋斗自强

" 这是 1998 年的光谷,片片农田,荒草丛生,因它距离武汉主城区较远,一度被戏称为‘武汉地图外两厘米的地方’。"

" 今天,这里是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如今的光谷,已经从‘中国 · 光谷’,成长为‘世界 · 光谷’。"

……

第二讲 " 奋斗之路 " 回顾了三十年来新中国上下一心,拼搏进取的历程。师生聆听现场讲述,了解了光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更从光谷蝶变的故事中感受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 光谷的光,是高新技术之光,更是自立自强之光 "。

情景剧《路,就在我们脚下》。记者彭年 摄

展示活动现场,情景剧《路,就在我们脚下》再现了我国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的艰苦岁月。武汉科学家朱光亚和同事们用行动书写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 " 两弹一星 " 精神,激励着青少年以他们为榜样,勇攀高峰,报效祖国。

情景片段《李德仁的 " 千里眼 "》。记者彭年 摄

情景片段《李德仁的 " 千里眼 "》,再现了李德仁院士和同仁们将测绘遥感技术应用到地震救灾和火神山、雷神山建设的场景,感召同学们为中华之独立、自主、安全而创新、奋斗。剧中的李德仁告诉大家:" 每一项科学成果的取得,都需要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和无怨无悔的热爱与奋斗。唯有奋斗,方能成就新时代英雄城市和强国梦想。"

现场学生感叹:" 英雄的城市,是因有千千万万个英雄。城市的英雄,是千千万万个奋斗不息的你我。"

青春榜样凝聚力量

他们是引领青少年梦想的一道光

《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记者彭年 摄

榜样凝聚力量,新征程上,处处有不畏困难、奋力前行的青春榜样。" 复兴之路 " 部分以科技强国为主题,呈现青年科学家、航天科研工作者、教师等奋斗在一线的故事,既振奋人心又感人至深。

通过情景剧演绎,同学们认识了从武汉走出的青年科学家叶聪。他少年时萌生出深潜大海的梦想,长大后带领团队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与危险,让 " 蛟龙号 " 刷新 " 中国深度 "。不仅仅是 " 蛟龙号 ",一个个中国制造、武汉制造的 " 大国重器 " 相继给世界带来惊喜。思政课堂上,同学们与航天三江快舟火箭行云卫星联合试验队的成员面对面,听他们讲述武汉产 " 行云 " 卫星为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畅想武汉的 " 飞天梦 " 的未来。一段航天科研人员与女儿之间的 " 隔空对话 ",更是让现场师生眼眶湿润。

《落在生命里的光》。记者彭年 摄

汉阳区楚才小学校长韦莉也带着孩子们来到了这堂特别的思政课。当校长的 615 天里,她开设了 " 校长信箱 ",收到了 2000 多封学生来信。每一封学生来信,她都会仔细阅读,并且手写回信。" 有人用纸和笔记录历史,有人用奋斗构筑梦想,而我,想用我的信温暖每一个学生,亲近学生,走近学生,做一名有温度的教育工作者。" 韦莉说。

" 老师,听完‘中国龙’‘武汉云’‘北斗英雄’以及‘书信校长’的故事后,我觉得他们都像是引领我梦想的一道光,让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模样!" 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学生陈巧玲说," 我要树立远大志向,脚踏实地学习知识和本领,把自己个人的成才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建设者。"

来源:武汉发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