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 月 10 日," 喜迎二十大 史志颂中华 " 黄埔讲古大赛决赛在广州科学城会议中心举行,群英荟萃讲古论今,标志着大赛圆满收官。
大赛于 8 月 16 日启动,参赛对象涵盖了在黄埔工作、生活及学习的各领域各单位,共有 2000 多人报名,9 名来自黄埔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街镇的优秀选手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会师决赛。
黄埔区国家档案馆馆长李国荣介绍:" 这次讲古大赛是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活力史志话广州’黄埔讲古堂之一,旨在以赛促学,以学促用。"
决赛现场,9 名选手紧扣 " 喜迎二十大 " 的主题,讲述了黄埔区的历史故事、红色故事、新时代创新创业的奋进故事等,歌颂党、歌颂祖国,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奋斗不息,展未来任重道远。
晋级决赛的选手虽非专业讲古人,但实力不容小觑,他们不仅在讲古内容上引人入胜,更在讲古形式上出新出彩。有的选手通过化身为 " 哥德堡号 ",将自己比作一艘历经 260 年沉没后重见天日的古老沉船,以沉船的视角讲述了 18 世纪时期来自瑞典的 " 哥德堡号 "3 次远航造访黄埔的真实故事;有的选手将时兴的 " 直播 " 融入讲古,化身直播间导览员,带观众走进南海神庙;还有的选手现场将苏东坡的《南海浴日亭》诗词重新谱曲唱出来,跨越千年、古今相融,促成了一次 " 粤剧 + 摇滚 + 讲古 " 的尝试。
最终,广州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梅相光获得成年组一等奖,东荟花园小学的贾方桐获得少年组一等奖。
选手彭丹莉获得成年组二等奖," 能参与这次讲古大赛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非常珍贵的经历," 她表示," 作为在黄埔区从事文化工作的年轻人,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类活动,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黄埔历史文化,积极投身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功立业的事业中来。"
为提高决赛的专业水平,组委会邀请到 8 位文艺和表演领域的专家学者现场打分点评。作为评委,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粤语讲古的代表性传承人颜志图说," 讲古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来自民间,但因为城市化进程加快,讲古的主阵地搬到了荧幕上,而讲古人也逐渐专业化。黄埔区这次举办的讲古大赛,发动全区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挖掘了许多来自民间的具有讲古天赋的人才,是一次讲古艺术的普及过程,也是一次对文化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的过程。"
记者还注意到现场观众中有少年组选手所在学校的老师。" 少年强,则国强," 苏元学校的老师陈诗韵在看完决赛后感叹道," 希望将来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活动走进校园,让文化自信深深植入青少年的心里。"
大赛由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组织部、中共广州开发区工委组织部,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黄埔区国家档案馆 ( 广州市黄埔区地方志办公室 ) 联合主办。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李应华 通讯员 潘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