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 " 喜!青岛的耐盐碱水稻产量有了新突破!10 月 11 日,随着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 " 中心 ")组织的耐盐碱水稻专家测评会圆满完成,中国海水稻实现 4 ‰盐度下耐盐常规稻产量新高度。
当日上午,中心邀请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周学标研究员、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委员张保友研究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李升东副研究员担任测产专家,对耐盐常规稻材料 22ZS-39 和 22ZS-44 进行了小面积试验田测产验收。
种植试验田土壤含盐量 0.34 ‰,pH 值 7.9,测产水稻材料以及对照品种全生育期进行 4 ‰的咸水灌溉。此次测产材料 22ZS-39 产量 608.9kg/ 亩;22ZS-44 产量 691.8kg/ 亩,均超过了对照品种盐稻 21 号 516.9kg/ 亩的产量。这两个耐盐碱常规稻产量打破往年纪录,实现了 4 ‰盐度下耐盐常规稻产量新高度。
据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技术研发事业部部长万吉丽介绍,测产的两个水稻材料非常有代表性。"22ZS-44 亩产量已经达到了 691.8kg,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很有发展潜力。2017 年中心测产的一个杂交籼稻品种,在千分之六的咸水灌溉下,产量达到 620.95kg/ 亩。但因为它是杂交稻品种,杂交稻普遍比常规稻产量高很多,所以今天测产的两种水稻材料在全生育期盐度 4 ‰的咸水灌溉的条件下,产量应该是很不错了,在全国来说也是比较高的。"
记者了解到,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团队自 2012 年在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开始做耐盐碱水稻育种研究。育种过程中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生物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手段,缩短育种周期。2019 年耐盐常规稻的产量为 295.9 kg/ 亩,2021 年耐盐常规稻的产量为 590.6 kg/ 亩,2022 年 4 ‰盐度下耐盐常规稻的最高产量为 691.8kg/ 亩。团队在育种方面不断突破,并且每年持续不断输出新的稳定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与此同时,十年间,中国海水稻已从科研试验阶段,发展到产业化规模化推广,实现了 "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 的飞跃。截至 2021 年底,中国海水稻种植面积达到 60 万亩,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浙江等十多个省份,品种覆盖全国四大类典型盐碱地。2022 年,中国推广海水稻种植的面积突破 100 万亩。
来源 闪电新闻 人民网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