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近日,刘慧的电话响个不停,许多商家迫不及待找他订购苹果。挂掉电话后,他一一记下,再抬头看着果园里的苹果,心里计算着今年大概的收入。
刘慧是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宗集村村民,之前在外地做物流,这两年嗅到了家乡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机会,他便回到家乡承包果园,种植生态绿色品牌苹果,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大沙河镇这座地处苏北的乡镇是如何实现转型振兴的?日前,现代快报记者前往采访发现,最近一年来,大沙河镇迎来了一批来自省城的青年规划师,他们扎根乡村大地,用陪伴式的乡村规划服务模式,将各方资源要素汇聚乡村,帮助乡村走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大沙河路径。
△宗集村幸福小院
乡村蝶变背后:来了一批 " 省城年轻人 "
" 再过一个多月果子就成熟了,现在这些苹果刚上色。" 在宗集村一处 120 亩的苹果园里,刘慧正穿梭在果林中进行每天的检查工作,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果收成好的话,一亩地收成是几千元,除掉各项成本,一年下来果园的纯利润能达 30 万元左右。
今年 38 岁的刘慧,原本在江苏泰兴做物流生意,这两年返乡创业,承包苹果园做起水果生意。刘慧说,以前苹果卖 2 元 / 斤,现在管理技术提高了,他的果园里不用除草剂,施有机肥料,纯绿色生态种植,苹果售价能卖到 4 元 / 斤。
△刘慧在果园里查看苹果长势
得益于当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刘慧表示,苹果现在走电商销货,摘下来基本就直接发走了,发到江浙沪皖及广东等地," 我们村变化也非常大,柏油路面、特色墙绘、幸福小院、游园广场 ……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游客进来了,村庄有活力了。"
宗集村地处丰县大沙河镇东南 3 公里处,以果品产业为主,由于土地资源少、村集体经济弱,2016 年曾被列为丰县经济薄弱村。如今,记者在宗集村内采访是移步换景:房前屋后蓬勃生长着常青植物,一幅幅反映丰收景象和绿水青山的乡村画随处可见;70 岁以上的老人在 " 幸福小院 " 集体助餐点就餐,残疾人在小院里做着手工活,年轻村民在 " 生态空间 " 村民学堂里看书、娱乐," 喜事堂 "" 村民广场 " 等公共设施也都齐备。
△宗集村生态空间
" 村庄基础设施全部做了提升,你看我们村正在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建好后,116 户约 300 人就能搬进新家了。" 提起村庄的变化,宗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祥书乐自心中来,他告诉记者,大沙河镇正积极从农业镇向生态旅游镇转型,为宗集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 咱们大沙河镇和宗集村巨大发展变化背后,离不开一群来自省城年轻人的辛苦付出。" 孟祥书告诉记者。
△ " 共绘苏乡 · 规划师下乡——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丰县大沙河镇工作站 " 揭牌仪式
孟祥书口中的年轻人,正是 " 共绘苏乡 . 规划师下乡 "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丰县大沙河镇工作站的规划师们。2021 年 3 月,随着丰县大沙河镇工作站揭牌成立,一众青年党员规划师来到这里,他们用脚步丈量乡野大地,以向村民学习的态度开展 " 扎根式、沟通式、陪伴式 " 的乡村规划服务,谋划着大沙河镇的发展方向,细化着城镇与乡村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用地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全方位助推乡村振兴在全镇落到实处。
规划师下乡:" 薄弱村 " 摘帽,农创项目落地
" 这些规划师刚来的时候,我一看那么年轻,起初还有些质疑,他们能搞好吗?" 孟祥书说,但他的疑虑很快就被规划师的实际行动打消了。
葛大永正是这群 " 省城年轻人 " 中一员,他是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乡院公司规划一所所长、正高级城乡规划师," 作为一名青年规划师下乡,参与到助推地方乡村振兴的学习与工作中,我很想把这份工作做好。"
规划师到了乡村,能发挥什么作用?
对乡镇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法定规划就是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它们为镇村全域未来十五年的发展绘就蓝图。葛大永告诉记者:" 我们为大沙河镇规划了一条生态旅游环线,通过充分调研与协调,把各类最具发展潜力的空间资源要素整合到这条环线周边,形成了互利互惠的空间发展现实路径。"
刘慧的果园正是这条环线中的一部分,他亦向记者坦言,如今的幸福日子,还得归功于大沙河对宗集村的村庄规划,农旅产业的发展定位让他对承包果园有了足够信心。
如此一来,乡镇发展的整体基调确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就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
" 孟书记是一位很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村书记,他经常会让我们带他去南京、苏州等乡村振兴先发地区考察学习。在规划项目推进遇到瓶颈时,他也会用手背擦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懈地和村民们沟通。" 葛大永说,孟书记肯干想干的劲头最终让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2021 年宗集村被评为徐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
现代快报记者还了解到,位于大沙河镇六座楼村的新农青创产业园也正是在规划师们的协助与陪伴下成功落地。
△大沙河镇新农青创产业园
这一项目启动之初,用地合规性问题难倒了当地村民和投资商。" 大多数村民并不清楚这块土地的性质、符不符合规划、是否可以作为建设用地使用,在土地政策和规划调整这一领域我们规划师刚好擅长,通过编制法定的村庄规划,保障了产业园落地的合规性,迈出了项目启动的第一步,最终成功建起了产业园。" 葛大永说。
△梨花绘——青创园规划方案竞赛现场
编制法定规划保障用地是项目成功落地的第一步,在 " 规划 - 设计 - 实施 " 的过程中,还需协调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共识。2021 年,结合丰县梨花节庆典活动,工作站策划并由省自然资源厅丰县帮扶工作队、大沙河镇人民政府组织了 " 梨花绘——新农青创产业园设计方案竞赛 ",让村民来做评委,选择自己心中的最优方案。" 新农青创产业园这个项目,就是以那次竞赛一等奖的创意方案为蓝本。" 规划师马浩说,该项目充分听取了乡镇、村民以及地方施工企业的意见,让项目更具有落地性。
如今,这处果园年产各类瓜果蔬菜 80 万斤,带动就业 200 余人,接待游客量 5 万人次 / 年,成为了集生产示范、休闲观光、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沙河镇也已经成长为乡村转型中的佼佼者,规划成果初见成效。
△规划师下乡丰县大沙河镇工作站
" 大沙河经验 " 的启示:规划专业赋能 + 资源要素汇聚乡村
规划师下乡的大沙河乡村振兴经验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现代快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后发现,规划师扎根大沙河镇后,一是通过陪伴式服务为乡村发展提供了专业规划指导,弥补了村庄长期缺乏专业科学规划的短板,再通过对乡村的深入调研,解决了规划的落地性问题;二是通过规划师工作站搭建起了多方合作平台,将城市各方资源要素汇聚到乡村,为城乡要素流动融合提供了一条有效渠道。
大沙河镇工作站成立以来,已有 14 名党员驻场服务、37 天的陪伴式服务和 58 余人次的在地化服务。" 我们所提出的陪伴式服务,其实体现在规划师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葛大永坦言,在项目推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沟通难的问题,规划师下乡工作站自然就成为了做通双方工作的沟通平台。
在葛大永眼里,规划师下乡工作站是一个能够链接政府、村民、企业和社会各方力量的中间平台," 规划师类似于一个总协调人,他要充分、快速、动态地学习和汲取多方的信息和知识,对规划专业以外的各领域也要有着基本的认知。"
大沙河镇工作站作为一个汇集八方资源的平台,根据地方特色积极链接为地方服务的多方主体,能给予规划落地的前中后期全力的支撑。葛大永表示:工作站构建了 "1+1+1" 的规划师下乡服务模式,即一个以规划为先导的全过程咨询服务平台,一套全要素全类型服务环节、一条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施传导路径。
" 对于还未开展规划师下乡的乡村地区,大沙河经验可以借鉴,同时也建议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根据村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来探索不同类型的规划师下乡路径,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 葛大永告诉记者。
现代快报 + 记者 熊平平 张晓培 见习记者 龙秋利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