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汕头 2022-10-13
【工业立市】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 培育百亿企业 锻造千亿产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汕头 "1+3+3" 海上风电生态体系加速成形。受访者供图

工业是国民经济命脉,对汕头来说,发展以工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尤为重要。工业是占汕头市 GDP 比重最大、对 GDP 增长贡献率最高的行业。稳住了工业,才能稳住经济;壮大了产业,才能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汕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将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作为未来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进行部署,作为加快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重要路径,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工业在调整中优化、在转型中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 三新两特一大 " 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5%,特别是新一代电子信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更劲,分别取得 17.3% 和 21.6% 的两位数增长,产业发展动力十足、前景广阔。一项项成果,一个个数据,成为汕头工业这十年最生动的注脚。

展望下一个十年,汕头坚定扛起新时代使命担当,把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抓牢抓实抓到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补齐工业发展短板,全力构建 " 三新两特一大 " 产业发展格局,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为加快构建产业新格局、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注入新动力。

●记者 余丹

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占 GDP" 半壁江山 "

汕头工业有基础、有亮点、有特色,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拥有一批细分行业的 " 隐形冠军 " 和名牌产品。这十年,汕头的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但难以回避的现实是,汕头产业体量不大、层次不高、新兴产业偏弱、发展方向不清晰,发展面临困境。

只有知其短,才能补其过。近年来,汕头积极推进 " 五个 100" 工程建设,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大型骨干企业,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为汕头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10 年来,超亿元工业企业从 67 家提高到 692 家;A 股上市企业从 18 家增加到 34 家,数量居全省第四位。10 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8.8%,高于全省 2 个百分点。2021 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1190 亿元,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55.6%,占据 " 半壁江山 "。

随着工业规模逐渐壮大,更多的短板暴露,限制了汕头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去年底,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加快构建 " 三新两特一大 " 产业发展格局,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开创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新局面。

围绕构建 " 三新两特一大 " 产业发展格局,汕头提出 5 年打造 7000 亿元产业集群的目标,完善落实产业发展 " 七个一 " 体系和产业集群 " 链长制 ",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集聚、政策措施向产业集群倾斜、工作力量向产业集群加强。汕头各区县及功能区也毫不懈怠,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加大统筹谋划和推进力度,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工业产业经济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汕头市工信部门表示,未来十年,汕头将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产业新高地,壮大产业能级量级,产业规模层次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将坚定不移走好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扬长避短,久久为功,重点推进百亿企业培育、千亿产业培育、数字经济引领、重点项目带动、载体空间拓展五项重点工作,用五年时间培育超百亿企业 10 家、超五十亿企业 50 家、超十亿企业 100 家,构建 7000 亿元规模 " 三新两特一大 " 产业发展格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奋力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发展 " 三新两特一大 "

这十年,汕头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汕头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制定实施 " 实体经济 38 条 "" 民营经济 26 条 "" 中小企业 26 条 "" 稳经济 68 条 " 等一系列重大产业政策,实施 " 十百千 " 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战、新一轮技术改造和 " 政产研 · 智助强企 ",建立完善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去年,《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十四五 " 规划》发布,其中共有 37 处内容直接提及汕头。在 " 十大 " 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和 " 十大 "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有 16 个产业将汕头作为布局城市。其中,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 3 个产业将汕头作为核心布局城市,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先进材料、新能源、数字创意等 9 个产业将汕头作为重点布局城市。

这为汕头探寻走好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指明方向。经过调研,汕头提出构建 " 三新两特一大 " 产业新格局,作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明确而具体的发力方向。何谓 " 三新两特一大 "?" 三新 ",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两特 ",即纺织服装、玩具创意特色传统产业;" 一大 ",即大健康产业。这些产业中,有的是汕头传统优势产业,也有汕头根据自身优势紧抓行业风口发展的新兴产业。

" 三新两特一大 " 产业格局的提出,极大凝聚了行业抱团发展的合力。在这股东风的助推下,汕头在去年底成立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全市第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 " 抱团 " 发展;成立汕头市风能协会,集聚全产业链要素资源,"1+3+3" 海上风电生态体系加速成形;澄海玩具协会换届,新一代玩具人接下 " 中国玩具礼品之都 " 的接力棒,600 家会员单位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汕头优势产业的品牌声势也逐渐打响。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给予汕头莫大鼓舞和激励;汕头圆满承办 2022 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汕头发展数字经济的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 " 一炮打响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 · 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接续开展 " 潮品 · 中国行 " 系列活动,新获 " 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 等 3 个国家级区域品牌。

园区提质增效 数字经济初具规模

这十年,汕头的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汕头获得省产业转移十大重点园区,调整优化 " 一大四小 " 格局,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园区提质增效,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使用,汕头市产业转移园区连续 3 年获省评价 " 优秀 ",获省 " 五星级服务园区 "。

高新区、保税区先后升格为国家高新区、国家综保区,金平、龙湖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连年排名全省前列。南山湾科技产业园、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潮阳潮南印染中心等特色园区先后建成使用。围绕 "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 " 等要素,以产城融合理念规划 398 平方公里的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划定 163 平方公里工业控制线。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风电产业园、纺织工业园,谋划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玩具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

这十年,汕头数字经济初具规模。汕头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省级 5G 产业园,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成运营,与阿里、搜狗等合作实施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并完成一期建设;累计建成开通 5G 基站 6700 座,基本实现全覆盖;汕头连续七届入选 " 中国城市信息化 50 强 ",连续三年入选 " 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认为,汕头拥有国际海缆登陆站、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等国际通信基础设施,构建形成了通达全球的信息网络,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也为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创新发展重要窗口提供了根本保障。首届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为汕头带来了总投资达 315 亿元商务数字产业项目合作,这对汕头来说既是新起点,也是新机遇。未来十年,汕头将以华侨试验区为主阵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 " 数字丝绸之路 " 重要节点、汇侨联侨国际绿色算力节点,探索推进跨境数字技术创新平台、跨境数字产业集聚平台、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建设。

走读一线

汕头强力激发企业主体创新原动力

抓住科技创新法宝

近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汕头市党代会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列入重点工作。面对突围闯关、再创新局的挑战,汕头发挥自身优势,强力激发企业主体创新原动力。

作为国家 " 绿色工厂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汕头 " 三新两特一大 " 产业中的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8.09%,净利润同比增长 107.05%。

重视科技创新投入可谓是光华科技的制胜法宝。近三年,光华科技在科研创新上累计投入 2.3 亿元,均占销售收入 5% 以上。光华科技组建了经国家五大部委联合认定的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院士工作站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等十多个研发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支以教授、高工、博士、硕士等为骨干的科技队伍,从事电子化学品、化学试剂与产线专用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在专利技术上取得了优秀的转化成果。

光华科技汕头公司总经理陈雄告诉记者,"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提出以来,企业更深切地感受到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重视。例如,在获悉公司投资项目遇到用地紧张问题后,汕头市委、市政府协调多部门,在 1 个月时间就协调近 23 亩地用于企业项目建设,相关报建手续并联审批,让项目建设进度大大提速。

今年,由光华科技牵头的失效锂电池多元素梯级回收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还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攻克了传统湿法流程存在的瓶颈问题。该项目共获得发明专利 15 项,完成团体标准 3 项,项目实现了污染物近零排放,经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成果评价为 " 总体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

光华科技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谭泽表示,该获奖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已在广东多地扎实显现,并开始向全国辐射。依托该技术,目前光华科技在汕头建成了年处理 1 万吨退役锂电池生产线,在珠海市建成年处理 6 万吨退役锂电池梯级利用和拆解分类产线,并形成成熟的商业化推广模式,将助力粤东地区新能源产业升级,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建设,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示范。

早在几年前,光华科技就先人一步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2018 年成为首批符合工信部颁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白名单企业 ",是广东省首家获 " 白名单 " 的企业,补齐了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闭路循环的关键环节。光华科技 " 锂电池基础材料绿色设计平台建设项目 " 中标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集成系统项目,创建国内首家锂电池基础材料绿色设计平台,开展一系列锂电池基础材料生产制造、回收利用的绿色关键工艺技术创新和绿色化改造,延长锂电池材料寿命 20% — 30%。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汕头 gdp 高质量发展 a股 小微企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