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2-10-13
人民日报看吉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非凡十年)

人民日报记者 顾仲阳 常 钦

秋色宜人,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河西村玉米地里,收割机、拉粮车来回奔忙,村民杜印石喜上眉梢," 这些年可是赶上了好时候,好政策一个接一个,种粮越来越有奔头。"

笑声爽朗,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界牌村文化广场上,村民闫书兰和伙伴们开心地跳起广场舞," 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方便,生活真的很安逸。"

田畴沃野尽丰景,乡村气象新,农民日子美,一个个田间村里的小故事,汇聚成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 " 三农 "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我国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

10 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粮食产量站稳 1.3 万亿斤新台阶;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面推进,广袤乡村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生产绿起来,质量提起来,农业成为越来越有奔头的产业。

" 我们成立合作社,发展‘稻田养蟹’‘鸭稻共生’绿色生产,生态大米通过电商销往全国,每公斤卖到 15 元。" 吉林省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村支书玄杰说,依托有机大米、民俗风情等特色优势资源,村里成为热门打卡地,年均接待游客 30 万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持续打造 " 吉林大米 " 品牌,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中高端大米年产量由 11 亿斤增长到 20 亿斤以上,全省水稻加工业产值由 140 亿元增加到 260 亿元。

" 吉林大米 " 是个缩影。进入新时代,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品种更加丰富,品质持续提升,很好满足了人民群众从 " 有没有 " 到 " 好不好 " 的需求升级。

10 年来,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 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72%。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10 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近 25 万亿元。

——基础设施强起来,公共服务优起来,美丽乡村成了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沿着山东省东营市龙居镇兴龙路西行,一个个美丽乡村在万亩生态林里次第显现,仿佛一幅水墨画。" 硬化道路组组通,改水改厕环境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谈起现在的乡村生活,朱家村村民朱祖兵满脸笑容。龙居镇党委书记隋海伟介绍,镇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各村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党群服务中心里文化广场、爱心食堂、儿童之家等一应俱全,大事小情乡亲们家门口就能办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国 95% 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全国有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县县通 5G,村村通宽带,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较 10 年前提升了 33.9 个百分点。农村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乡亲们看病、上学、办事都更加方便。乡村宜居又宜业,吸引各类要素不断聚集,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 1120 万人。

——口袋鼓,脑袋富,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陈家村的精品油茶园里,乡亲们正忙着采摘油茶果。" 高品质茶油每斤卖到了 200 元,今年油茶园亩均产值能超过 1 万元。" 油茶园负责人晏满饮喜滋滋地说。家门口的油茶园,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 管护、采摘,一年下来打工能挣个万把块钱。" 陈家村脱贫户晏明开说。

希望的田野上,一个个农特产品做成富民产业,带动乡亲们就业创业、持续增收,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2 年的 7917 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18931 元,翻了一番多,农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贵州省修文县龙场街道沙溪村村民吴光华家屋外," 星级文明户 " 标识格外显眼," 我家现在有 9 颗星,下一步我要把公益奉献星也拿到。" 吴光华笑着说。修文县大力评选 " 星级文明户 "," 小评比 " 促进乡风文明 " 大提升 ",现在乡亲们比卫生、讲文明,争相为乡村发展出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全国所有行政村都有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地通过先进评比、文明积分等方式弘扬时代新风,乡风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亿万农民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在广袤田野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2 年 10 月 13 日 第 02 版)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吉林 人民日报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 党中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