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海湾隧道。
中阳大道。
汕湛深汕高速滨海互通。
汕北大道新津河大桥。
摊开汕头交通建设的蓝图,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直通粤港澳大湾区,贯通沿海经济带;一座座桥梁和隧道,穿山越岭、跨江而过,在大地上挺起脊梁,承载起梦想和希望 …… 两年来,我市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一路快马加鞭、高歌猛进,内畅外联、快捷高效的路网加快形成,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之路越走越宽,极大地增强了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聚集能力和辐射功能,绘就了汕头奋力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新篇章。
2020 年 10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勉励汕头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9 月 28 日," 世界级挑战性工程 " 汕头海湾隧道建成通车,这正是汕头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快经济特区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委 "1+1+9" 工作部署,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实践。
隧道上新 南北两岸 10 分钟通达
今年 9 月 28 日,汕头 " 一湾两岸 ",迎来第三条过海通道。
这是世界首座地处 8 度地震烈度区的海底隧道,也是国内首条采用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复杂地层、综合难度最大的大直径盾构法海底隧道。汕头交通建设发扬 "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 的 " 开路先锋 " 精神,在 " 海底修路 ",将两岸交通瓶颈打造成通途大道。
汕头海湾隧道的建成通车,将南北两岸通行时间从 40 分钟大幅缩短至 10 分钟以内,真正实现全天候无障碍交通联系,标志着汕头朝着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作为沟通汕头南北两岸主城区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一,汕头海湾隧道通车后,向北与国道 G324 相接,进一步可与汕汾高速和汕揭梅高速联通;向南连接国道 G324 和深汕高速东段,成为国道 G324、沈海高速主干道的有力补充,极大完善我市干线公路网布局。
不仅如此,作为串联汕北大道和在建的汕南大道的关键节点,海湾隧道还形成了贯穿全市的一条交通纵轴,拉近了汕北及汕南片区间的距离,有利于加快形成纵横汕头湾的快速路网。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新开通的汕头海湾隧道成为新晋的 " 车流 " 担当,假期总车流量达 31 万车次,市民在 " 穿海之旅 " 中感受 " 一湾两岸 " 更加紧密联结与便捷,更为汕头交通建设的日新月异感到欢欣鼓舞。隧道 " 串 " 起的,不仅是纵贯南北的交通路网,还有人才、物流、资金、信息等高端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对汕头加快构筑 " 一湾两岸 " 城市发展格局,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功能,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南岸区位、资源优势可望进一步扩大释放,提升招商吸引力和竞争力,为 " 三新两特一大 " 产业发展格局注入澎湃动能。
快速路上新 便捷生活圈形成
从汕头海湾隧道北岸出口,沿天山路、黄河快速路,很快抵达黄泰立交,这里南北连泰山路、东接汕北大道、西通黄河路,是连通三条快速路的一个重要交汇点。驶入 " 汕北 ",踩一脚油门,跨越新津河、外砂河,很快抵达澄海区莱美路。
汕北大道今年 5 月的全线通车,让澄海区与中心城区大步迈入 10 分钟交通圈。
交通始终是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支撑和引领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两年来,我市一批快速路建设紧锣密鼓、大抓快干,陆续 " 上新 ",不断从主城区向外辐射延伸——
贯穿汕头中心城区至澄海区、连接潮州市饶平县的粤东交通动脉汕北大道,是广东省重点公路工程、国道 G228 汕头段改线重要组成部分," 汕北 " 的建成,不仅有效缓解我市境内国道 324 线、国道 228 线、国道 539 线三条国道共线的交通压力,加强了中心城区和北部、六合产业园等组团间的联系,对加快推进沿途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扩容提质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 5 月底,黄河路(泰山路–东厦路)与泰山路(中泰立交–黄泰立交)完成快速化改造,实现全线通车。两条快速路对接礐石大桥、海湾大桥和沈海高速等重要城市出入口通道,形成了连贯中心城区的快速半圆,共同构建中心城区内环快速通道,城市东、西两区形成了 15 分钟便捷生活圈。
" 宽敞、平坦、美观、便捷!" 这是很多市民对中阳大道的第一印象。双向十车道的城市快速路中阳大道贯穿我市中心城区、新东区以及澄海区,新津河至莱美路段已于今年 1 月底试通车,澄海段已顺利通过联合竣工验收,将迎来全线的正式通车运营。
高速路上新 汕潮揭一小时交通圈实现
正值十月好天气,微风轻拂,阳光和煦,驱车行驶在汕头大地上,路通人舒畅。两年来,持续 " 上新 " 的还有高速公路。
2020 年底,汕湛高速汕头段、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汕头段相继建成通车,我市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跃增加 96 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 227 公里。
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道路修长,平坦如砌。汕湛高速通车后,与沈海、甬莞形成三大通往珠三角的通道,加强了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支撑产业、人流及物流等要素集聚和互联互通。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将境内已建成通车的多条国家高速串珠成链,实现了粤东高速公路网的交通自由转换功能。
在潮环 " 莲塘 " 出口,粤东江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便位于附近,这里是汇聚蔬菜、水果、粮油、副食、冻品等农产品品类的交易中心,由于占据优势地理位置,优质、新鲜的农产品 " 搭乘 " 潮环、汕湛等高速公路,出村进城,互通往来。
跨越江河,穿越山谷,成环成网,串珠成链,如今,我市高速公路密度已提升至 10.3 公里 / 百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全市乡镇 30 分钟内 " 上高速 ",汕潮揭一小时交通圈。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年内完成投资 1000 亿元,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十大工程 " 的目标,当前,我市还加快推进牛田洋快速通道、南澳联络线一期工程、潮汕环线京灶大桥、潮汕大桥项目建设,加快构建 "4+3+3" 对外高速公路通道,围绕 " 镇镇通高速 " 目标,分步实施骨干路网快速化改造,实现全市域 15 分钟上高速。
公路颜值上新 城市之美点亮
两年来,大交通的持续 " 上新 ",铺就了城市发展的 " 快车道 ",服务和支撑我市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发展战略。交通基础设施,还承担着装饰城市景观的作用,每一座桥梁隧道都是一道景观,提高城市 " 颜值 ",撑起城市 " 门面 "。
汕北大道新津河特大桥,是国内罕见、粤东首座五塔宽幅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主桥采用人车分层设计,上层为主车道,下层是人非观景通道。白天,水滴形的 5 个椭圆倒 U 型墩塔与两岸水清岸绿相得益彰;夜晚,大桥流光溢彩,加上梦幻星空、地方剪纸等灯光投影,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 " 网红 " 景观桥。
行驶中阳大道,宽达 9 米的中央绿化带种植花期较长的大腹木棉,道路两侧是秋枫、黄花风铃木、紫花风铃木、小叶榄仁等路树,市民不仅能享受便利顺畅的出行,还能欣赏 " 四季有景,花绿相间 " 的风景。途经中砂大桥,双塔呈白海豚造型,外砂河水从桥下流淌而过,碧水蓝天映衬下,蔚为壮观。
一江碧波," 钻石 " 闪耀——潮汕环线高速公路金潮大桥,主塔由三角形和倒梯形组成,造型酷似一颗钻石,傲然矗立于榕江之上。汕头海湾隧道,海底段两侧边墙安装了银灰色的装饰板,中间点缀蓝色色带,蓝白相间,营造出海洋的特色 ……
大道如虹,长路放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增添了新的光彩。一条条康庄大道,记录着两年来汕头交通运输事业跨越发展的奋斗历程,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推动汕头经济特区实现 " 迎头赶上 ",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记者手记
交通大发展支撑城市能级大提升
交通是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服务性工程,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着 " 先行官 " 作用。近年来,汕头按下交通建设快进键,穿山、越海、跨江,一路快马加鞭、高歌猛进,进一步打开了城市发展格局,促进了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的提升。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在疫情的不利影响下,我市牢牢把握当前 " 天时地利人和 " 的战略机遇期,凝聚干事创业的斗志,各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积极有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抢抓工期、科学施工,按计划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为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十大工程 " 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汕头构建现代交通体系的奋斗目标和具体要求,将汕头交通未来发展蓝图呈现在市民眼前:围绕 " 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 这一目标,大力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十大工程 ",加快构建连接大湾区、通达国内外的立体交通网络。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我们期待,汕头的交通建设取得更多的丰硕成果,为提升城市能级提供有力支撑,为汕头走好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汕头日报 记者 蔡晓丹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陈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