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区九合镇金沙村,连年来探索践行 " 党建 +" 促增收,成为远近闻名的 " 生态宜居示范村 "。
近日走访,记者了解到,该村党支部利用闲置土地租赁来增加收入,全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17 万元,累计达到 100 万元。
盘活 " 能人 " 夯实村集体经济
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延存介绍说,村庄探索 " 党建 + 乡村旅游 + 物业服务 " 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1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1 家,牵头组建物业公司 1 家,带动就业 10 人。
据介绍,连年来,该村不断建立完善乡村人才信息库,深入挖掘养殖能手、种植大户、回乡创业青年等乡土人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5 名,科技示范户 1 户,产业化经营带头人 10 名。同时重视抓好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队伍建设,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40 人。村庄还鼓励退伍军人创业,成立销售装修公司 2 家,持续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乔迁新居 " 软硬件 " 配套不或缺
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村庄,短短的 10 年来,取得了迈步登高的好成绩,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朱乾祖介绍说,这完全得益于村庄党建基础扎实,激发出了乡村活力。
据介绍,连年来,金沙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原则,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桥梁纽带的作用,主动对上争取扶贫项目,实施九合镇金沙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新建金沙家园住宅楼,优化金沙村用地布局。积极引导帮助群众做工作、讲政策、搬新家,成功搬迁村民 178 户 633 人。
金沙家园物业负责人李志平介绍说,该村党支部统筹各方资源,陆续配套建设村卫生室、综合性文化活动室、红白理事会、民事矛盾调解中心、文化长廊凉亭,便民综合服务中心和物业管理中心等,实现搬迁群众生产、生活 " 双融入 "。夯实党建基础,该村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多次宣传培训,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夯实产业转型思想基础,吹响集体经济发展 " 冲锋号 "。
硬核发展旅游经济
依据 " 党支部 + 合作社 + 企业 " 发展模式,该村以夯实合作社资金基础为前提,向外延伸对外窗口,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
近年来,该村推行合作经营、外包经营、托管经营等多种模式,积极对接旅游公司、市县协会等多个平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与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发展旅游项目,每年稳定获得收益 17.75 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稳定起步,保障入股村民和流转土地村民的稳定收益。
村庄实施 " 丽呈枣林别院 " 生态旅游项目,组织流转农民土地 800 亩,集中改造闲置房屋 100 户,创造就业岗位 100 个,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建成金沙游客集散中心。拓宽物业公司业务规模,与兰州经济开发区、旅游公司签订物业服务托管协议,逐步使村办企业走上正规化。保障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村庄靓起来弱势群众有保障
改观村容村貌,这座村庄以打造 " 小沙坡头 " 文旅小镇为目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把功夫下在出实招、求实效上,旨在全面推进本村的乡村振兴步伐。
基于此,这座村庄探索推行 3+1+N 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模式,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该村乡贤朱忠祖介绍说,村党支部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一部分作为村级公共事业支出,免费定期慰问 60 岁以上困难老人,发放助学奖励金,为大学生圆梦。疫情期间,村党支部在小区门口和北环路口设立卡口点 24 小时值班。在 " 两岗三员 " 的基础上选定楼长 8 人,选定 17 人定时定点做好楼宇消毒,组建采购志愿服务队做好生活必需品统一采购工作。在推动全村旅游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同时,带领全村村民走上致富增收道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永
特约记者 闫林奇 文 / 图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