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2022-10-14
湖北观察 | 湖北魅力:大学生留汉呈现两大趋势性变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湖北武汉更是如此,当代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武汉近年来,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才的紧迫性,从 2017 年开始实施的百万大学留汉工程,如今取得哪些成效?一系列数据表明:大学生留汉第一个趋势性变化是:主观意愿上升,武汉 " 人才中转站 " 有向 " 人才目的地 " 转变的趋势。

2007 年到 2016 年间,武汉大学生留汉比例不断下降,紧迫之际,2017 年初,武汉启动实施 "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 ",确保 5 年留住 100 万大学生。紧接着,一系列针对留汉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效果立竿见影!2017 年留汉大学生 30.1 万,2018 年 40.6 万,2019 年超 30 万,3 年共新增 2020 年超 30 万人。4 年间,武汉累计新增留汉大学生 139.4 万人,大学毕业生留汉比例由 2016 年 45.5% 上升到 2020 年的 65.12%,连续 4 年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

提前完成 " 百万计划 " 后,武汉又乘胜追击。至今,共有 191 万余名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十年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常住人口增长 69%。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英雄城市绽放风采,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了青春力量。

纵向历史比较,从这组数据来看,武汉大学留汉成绩斐然,充分说明武汉 2017 年以来推行的大学生留汉工程,为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但是,横向比较的话,武汉大学生留汉工程还有可持续推进的空间。同是教育大省的广东和浙江,2015 年毕业生留在本省比例分别高达 85% 和 80%。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科教资源全国数一数二的武汉,却饱受人才外流之苦,而外流的重点方向就是广东。对比这一数据,不甘成为 " 人才中转站 " 的武汉,不会就此停下脚步,大学生留汉政策持续加码,应届毕业生留汉意愿持续上升,再过几年,武汉有望成为 " 人才目的地 "。

" 抢人 " 大战政策优惠空间始终会有天花板,持续抢到人才并使其长久留下来,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待遇留,二是事业留人。值得欣喜的是,武湖北汉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方面,已经出现持续向好的趋势。

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引起来社会不同程度反响。" 抢人才 " 现象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进入了依靠软实力竞争的时代," 人才推动城市发展 " 理念被社会广泛公认。然而,真正抢到人才离不开两个要素,即待遇留人是前提,事业留人是关键。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政策上支持,经济上保障,一个地区如果能综合施策,比如落户降门槛、买房补贴、交通便捷、教学医疗、创业政策、解决编制、科研启动资金、奖金等方方面面,武汉已经提供了许多先决条件,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物质得到保障,就会追求更有品质、有价值的人生。对于真正干事创业的人来说,在乎的是能不能在这儿干成事。让人才心悦诚服、死心塌地呆在这里,可不是简单的事。构建人才长远发展规划,释放能干成事的制度红利,营造人才发展的梯度空间;根据他们的专业、技能、特长和兴趣爱好,强化培养教育;适当压担子、搭梯子、敞路子,激发人才潜力,增强事业感、职业感、归属感。这样对人才更有吸引力,更能让人感到长久留人的诚意。

说到底,决定人才待遇和事业空间的根本还是产业,近几年,湖北武汉在新经济产业方面的布局和成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留下来,他们看到的是一种未来的趋势——待遇和事业会不断向好。

ZAKER 新闻 / 湖北出品

作者:叶子秋

编辑:周鑫

编审:力名

相关标签

武汉 就业 大学 广东 武汉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