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0-14
小作坊大民生,关注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江阴模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食品小作坊产品消费对象广泛,层次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普遍存在卫生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为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江阴市贯彻落实食品安全 " 四个最严 " 要求,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2017 年,率先在全省启动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通过深化顶层设计、强化整体推进、量化集约保障,多元化协同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2022 年 10 月),先后建成并投用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 5 个、集中加工街区 1 个,业主入驻率达 100%,在建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 1 个,总投资达 3 亿元,总规模达 4.3 万平方米。食品小作坊集中区已从 " 一张白纸 "" 盆景示范 " 发展到 " 满园春色 ",成为江阴食品安全又一道新的风景线。

△无锡市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工作现场推进会

高位推动

凝聚齐抓共管合力

提高政治站位,江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纳入学党史、" 我为群众办实事 " 重点项目,融入政府中心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复审、食品安全示范市跟踪评价实现无缝对接;与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品牌创建和推进乡村振兴 " 多频共振 ";与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 " 互融互促 "。其次,协调联动配合。纵向对上积极沟通,邀请省、无锡市领导多次到江阴进行现场调研,对江阴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横向加强协作,召开建设协调推进会,对施工许可、产证办理、消防验收等环节给予支持保障。

加大政策扶持。以 " 政府扶持、市场运作 " 为总体思路,设立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专项资金,目前市财政已发放专项补贴资金共计 1000 余万元。

同时,深入挖掘资源。在集中加工区建设上,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鼓励个人自筹资金对原有厂房及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有效利用社会闲置适宜厂房投资建设。此外,科学合理布局。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尽可能压缩配送距离,形成从加工区到销售点的 15 分钟供应圈。

多措并举落实。对辖区内无证经营食品小作坊坚决予以依法取缔,除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特优 " 食品小作坊外,对辖区内登记已到期的食品小作坊严格登记准入,引导业主进入集中加工区。强化宣传教育。组织小作坊业主到先进地区已建成的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参观学习,从根本上认识到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的优越性、安全性。

△视察江阴市澄西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

示范引领

激发转型升级动力

通过政府引导,示范引领,试点先行,江阴市市场监管局着力破解地方特色小作坊客观面临的文化嵌入不足、主题打造欠缺、同质化竞争等发展瓶颈。

突出地域特色。把特色产品融入产业发展大循环中,着力推动品牌发展、文化赋能。建立了以熟食卤菜为特色的青阳、顾山和云亭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在澄江街道,为业主量身定做了 10 个刀鱼馄饨加工车间,切实推动小作坊向 " 小而精、名特优 " 转变。

注重文旅融合。将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与历史文化小镇打造相结合,充分带动地方特色产品的发展,促进产品附加值的提升。长泾镇依托辖区老街、明清街区以及名人故居等,将月饼文化与历史故事、乡贤文化相结合,打造 " 千饼名镇 ",让古镇长泾焕发新的光彩。

探索集聚发展。着力打造产品生产、检验、销售成链条、成规模发展的食品小作坊 " 集聚区 "。以澄西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为试点,实现了从产品加工、检验到抱团销售的供应链模式。

△现场指导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工作

创新机制

提升监管整治效力

坚持 " 标本兼治、疏堵并举、从严治理 " 原则,江阴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推动实现统一监管目标,统一监管体制,统一监管标准。实现智慧化监管。以 " 食品小作坊登记系统 " 为依托,构建 " 登记管理 + 负面目录 " 为核心的食品小作坊登记制度,对全市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所有食品小作坊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对生产加工实行 24 小时全过程视频监管,对实验室快检结果进行同步上传,着力消除法律法规和登记准入之外的 " 真空区 "。

严格规范化监管。统一制作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统一印发《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的生产记录本,统一制定《江阴市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原料、产品检验实施方案》,确保进货、生产、检验、销售流程规范,确保食品来源清晰、过程可控、去向明确。

突出常态化监管。在严厉打击 " 一非两超 " 等违法行为的基础上,加大日常检查频次和力度。同时,强化舆论和社会监督,鼓励举报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完善各方面共同参与小作坊提档升级的有效机制。

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产品风险较高的肉制品、酒类等高风险小作坊食品进行分类分级管控,以 " 四不两直 " 方式错峰检查、突击检查。同时,引导此类小作坊投保安全责任险,发挥他律作用,提高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

拓宽销售渠道。整合小作坊集中区特色资源,建成城市休闲消费、乡村旅游 " 打卡点 ",注重培育省级、无锡市级 " 名特优 " 食品小作坊,利用电商平台 " 直播带货 ",不定期在大型综合体、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举办品鉴会,扩大影响力。

2021 年,无锡市食安办发文,将江阴市推进食品小作坊建设相关经验和做法在无锡各版块进行推广。

蓝图绘就

为食品安全工作奉献江阴力量

未来,江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始终秉持 " 小作坊 "" 大民生 " 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模式,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继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成立江阴市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管理有限公司,设立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功能性党支部,组建党建联盟。集思广益、共谋发展,更好地服务入驻小作坊业主的同时,实现集中加工区管理水平的提升。

制定《江阴市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管理规范》,在集中加工区内部实行统一管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加工区实行全方位的统一管理;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统一标识申请商标和版权保护,在加工区外立面、产品包装和销售门店统一标识,提升集中加工区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在加工场环境展示方面实现可视化,增加消费者对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的了解,同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产品上加贴防伪追溯码,实现产品可溯化,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与此同时,从品牌、标准、非遗保护、中华老字号等维度,推动小作坊从赚取 " 加工价值 " 向打造 " 品牌价值 "" 文化价值 " 转变,引导小作坊做大做强,成为食品生产企业的孵化器。江阴市将持续推动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着力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区,为无锡市在食品安全工作奉献江阴力量。

潘文伟 朱鲸润

相关标签

江阴 食品安全 无锡市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