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中连川乡,三万亩荞麦丰收在望、北山马铃薯笑逐颜开、淀粉生产线开足马力,到处都是收获的希望。
中连川乡地处 " 贫瘠甲天下 " 的榆中北山,是典型的农业乡。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今年以来,中连川乡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布局,提出了 " 用活土地、激活市场、发展特色、延伸链条 " 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小杂粮、马铃薯两大主导产业,提出了四个 " 一万亩 "(小杂粮、马铃薯、玉米、饲草各一万亩)农业种植计划,使全乡产业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盘活土地资源——系统谋划产业振兴 " 全谱系 "
中连川乡有耕地 10 万余亩,土地资源是全乡发展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优势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连川人走出了大山到城里讨生活。如今,全乡在家人口仅有 2000 余人,且多为 60 岁以上的老人,村庄空心化的浪潮显得尤为突出,耕地面临无人耕种的困境。据统计,2022 年年初全乡有撂荒地 2290 余亩。
如何盘活土地资源、解决撂荒问题,成为了摆在乡党委政府面前的难题。为此,中连川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种植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组织有种植意愿的农户到市县合作社考察学习马铃薯科学种植,同时,乡村积极牵线搭桥,配合种植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全乡新增流转土地 10000 余亩。今年,全乡种植饲草 10000 余亩,马铃薯 6400 余亩,玉米 6000 余亩,豆类 3200 余亩。面对上半年极端干旱的恶劣条件,乡党委政府积极调整种植计划,全力动员种植主体改种、抢种秋粮 31500 余亩,扛稳了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土地撂荒得到了有效整治。
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打造产业振兴 " 新引擎 "
中连川乡有各类合作社、家庭农场 46 家。如何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市场主体作用,更好地服务乡村发展、带动群众增收,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
范志章是榆中鑫鹏牧草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他流转了土地 5300 余亩,种植饲草 4000 余亩、玉米 1000 亩、马铃薯 200 余亩,养殖肉牛 130 头。全乡 69 户农户入股鑫鹏牧草种植有限公司资金 138 万元、每年按照协议分红。公司长年用工 13 人,季节性用工 60 人以上,解决了农村留守人员及困难群众就业,带动 1000 余户农民从事种植、养殖、牧草加工,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脱贫致富途径,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中连川乡推荐 13 家企业、合作社申报奖补项目。成立 1 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偿为农户服务,降低成本,提高农机使用效率。推进 46 个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有效提高了乡域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带动作用。
延伸产业链条——奋力跑出产业振兴 " 加速度 "
如何在苦甲天下的北山发展产业?中连川乡积极引进甘肃雪源晶淀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 2800 余万元建成淀粉生产线。2021 年公司试运营,收购当地马铃薯 10000 余吨,生产淀粉 1500 吨。公司正式投产后,每年生产 100 天,可消耗马铃薯 10 万吨,生产淀粉 1.5 万吨,季节性带动 150 人务工,带动周边群众种植马铃薯 20 万亩。
10 月 12 日深夜,位于榆中北山撒拉沟村的甘肃雪源晶淀粉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灯火通明。" 这两天本地马铃薯才开始陆续收挖,外地马铃薯受疫情等各方面因素,来的不是太多,因此加工明显很吃力。" 公司负责人胡斌告诉记者,生产线正常生产时,24 小时不停机,一天能生产 150 吨淀粉,从 10 月 8 日上午开机到现在,已经收购了 3000 多吨马铃薯,生产的 300 多吨淀粉已全部运往广州、昆明、秦皇岛等沿海城市。
" 今年受上半年旱灾影响,洋芋产量普遍不如往年,正发愁洋芋销路时,甘肃雪源晶淀粉厂负责人送来了好消息,他把最大利润给了洋芋种植户,按淀粉含量多少定价收购,少了二道贩子这一关,让百姓获得了最大利益,太好了。我们正组织周边农户加紧收缴洋芋,每天都给雪源晶淀粉厂供货。" 龙泉乡水泉湾村 " 榆中惠三农农机服务社 " 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们已经为雪源晶淀粉厂收购送货达 500 吨,接下来的每天都会及时供货。
目前,榆中北山马铃薯也开始收挖,榆中县银翠家庭农场今年种植马铃薯 570 亩,亩产 1.25 吨,总产量达 710 余吨,所产马铃薯全部由甘肃雪源晶淀粉制品有限公司收购,每吨收购价 930 元,收入可达 66 万余元。
现在,当你走进甘肃雪源晶淀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机器轰鸣、货车川流不息、工人有条不紊,一袋袋雪白的淀粉奔跑在传送带上 ……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特约记者 董乐弢 文 / 图
编辑丨宗成贤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