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十年间,你的出行发生了哪些变化?10 月 15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十年间,南京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的 " 快车道 ",围绕打造 " 综合交通枢纽升级版 ",努力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枢纽。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 新跨越 "。
△南京交通环线
十年来,南京持续完善高快速路网体系,在国省道公路方面,规划形成 " 一环八横十八射 " 共 27 条、1250 公里国省干线公路的总体格局。目前,南京建成区的路网密度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二,人均道路面积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率先实现了 " 干线公路连街镇 " 目标。
截至目前,南京已建成 7 条道路过江通道、3 条轨道交通过江通道、2 条铁路过江通道,过江通道的建成和在建数均位居全省第一。此外,南京还正在推进设宁扬城际、上元门、锦文路过江通道和地铁四号线 2 期等过江通道的规划建设。
△宁马高速天保互通
十年来,南京干线铁路加快建设。除了即将建成的南沿江铁路,还开工建设了宁淮铁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沪渝蓉高速铁路(北沿江铁路),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扬镇宁马铁路、宁宣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按照国家级特大型环形铁路枢纽总体格局,南京的干线铁路规划总里程超过 900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566 公里,将形成直连全国的 " 米 " 字型高速铁路网络。目前,南京铁路运营里程 476 公里位列副省级城市前列,其中南京高速铁路里程 234 公里,沪宁杭合已经形成 " 一小时高铁交通圈 "。
△宁句线
十年间,南京先后建成了地铁 4 号线一期、宁和线 S3、宁溧线 S7、宁句线 S6、宁高线 S9 及麒麟有轨电车二号线,开工建设 1 号线北延线、5 号线、6 号线、7 号线、宁天线 S8 南延线等,成为全国首个区县全部开通地铁的城市。13 条轨道线路(含 2 条有轨电车)建成投运,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目前,南京市域轨道交通总里程 445 公里(含有轨电车 2 条),排名全国第 7 位。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双航站楼实现联合运行,跻身 " 超大型机场 " 行列,旅客吞吐能力达到 3000 万人次 / 年,货邮吞吐能力达到 80 万吨 / 年。实现 7×24 小时口岸通关保障。南京南站创新城市候机楼升级版,开辟直通 35 个异地航站楼的空地联运专线,实现铁路与航空的无缝衔接。开展 " 异地至禄口国际机场联票联程接驳运输 ",覆盖南通、淮安、宿迁和盐城等 20 个县市。城区六站汽车客票实现 " 通售通退 "、公铁互售及移动终端售取检票。
△高淳区四好农村路固武线
近年来,南京还持续推动传统道路客运加快转型升级,实现 19 条毗邻公交线路通勤化健康运营。建成区公交站点 500 米覆盖率达 100%,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 62.5%。过去三年,交通部门还通过主城区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建设 " 三年行动计划 ",累计新增停车泊位约 5.7 万个,极大缓解了主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南京港
得益于南京 12.5 米深水航道的建设,南京港水运货物吞吐量,从 2012 年的 1.92 亿吨,提高到 2021 年的 3.25 亿吨,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截至目前,芜申线、秦淮河、滁河航道与长江航道 " 三横一纵 " 干线航道网初步形成,总航道里程已达规划目标,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到 95%。
近年来,南京还积极探索出行即服务(MaaS)模式,强化区域性航运物流枢纽核心地位,深化 " 互联网 +" 货运物流应用,提升多式联运数字化水平,支撑 " 绿色出行示范城市 " 和 " 省级智慧物流试点城市 " 创建。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助力南京交通打造了一批 5G、人工智能、北斗、区块链技术融合应用案例,全面推动南京交通运输行业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和迭代发展。
(编辑 周冬梅 南京交通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