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敏 通讯员 潘天吉)2021 年 3 月 12 日,由我国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作为主编辑制定的物联网金融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专家作为主编辑制定的全球首个物联网金融领域国际标准。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获悉,该标准的制定能有效对动产质押全流程环节进行实施监控,实现银行对动产质押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标准发布一年半已助力全国企业动产质押融资近 2000 亿。
无锡万峰恒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米云峰创办的钢贸公司拥有一个物联网感知监管库,偌大的空间里,各种货物摆放整齐,在物联网金融科技标准的 " 帮助 " 下,一系列发货流程有序展开。第一个尝到 " 甜头 " 的米云峰很有发言权。
"2012 年接了一点几个亿的工程订单,资金压力很大。在我们一筹莫展时,通过感知集团的监管手段跟银行展开融资业务顺利拿到了银行贷款,订单也完美完成。"
2017 年,无锡启动全国首个物联网金融示范工程项目,由无锡银监分局指导,由 " 感知集团 " 联合江苏银行、无锡农商行、江阴农商行共同推进。
通过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帮助企业实现全流程线上贷款,实现随借随用随还,银行信贷效率提高 4-5 倍,成本降低 80%。而且,使金融业信息不对称、高风险 " 痛点 " 迎刃而解,银行实现了从 " 不敢贷 " 向 " 敢贷、能贷 " 的转变。
国家 973 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带领 " 感知中国 " 团队,基于物联网基础理论 " 感知社会论 " 和物联网架构体系,破解 IT 系统的客观性,已成功应用于银行、保险、证券、租赁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初步形成了客观信用体系的风控闭环。
如今,物联网金融科技被越来越多的银行认可采纳,也从最初的示范应用,走向全国商业化推广。全国 30 多家银行通过物联网金融科技,已服务实体经济客户超 4000 家,累计纾困企业融资额近 2000 亿元,为 30000 余笔业务提供了科技风控服务,零风险、零不良。
刘海涛表示,物联网金融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物联网金融科技领域拥有了国际认可的自主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也将极大推动跨境贸易和全球供应链创新体系建设,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 " 一带一路 " 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团队将尽快把这个标准应用到 " 一带一路 " 中去,应用到跨境贸易中去,为我国外贸奠定良好支撑。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从 2012 年起就开始了物联网金融探索,在全球首创物联网金融理论,着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截至目前," 感知中国 " 团队牵头、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23 项、国家标准 63 项、地方标准 9 项、团体标准 3 项,并于 2016 年和 2018 年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2022 年首届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