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地方工信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策划推出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地方工信的非凡十年 " 发展成就巡礼重大主题报道。
本期聚焦:地方工信的非凡十年 · 湖北篇丨独树一帜 勇挑大梁 湖北奋力打造制造强国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工业经济取得 " 规模总量突破、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跃升 " 的历史性成效,为全省经济总量突破 5 万亿元贡献了强有力支撑。
战新产业破万亿,撬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在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光谷大道上,坐落着一家全球领先的自主生产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的企业——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长飞光纤 ")。这里每天可生产出长达几十万公里的光纤,销往全球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
" 由长飞自主研发的超低衰减 G.654.E 光纤填补了我国在这项技术上的空白,且这一产品的国际标准也是由长飞主导制定的。" 长飞光纤副总裁王瑞春介绍,长飞光纤无论是在市场占有率,还是在技术引领方面,都已经处于行业领导者的地位。近年来,长飞的这款超低衰减 G.654.E 光纤已成功应用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多个 G.654.E 干线光缆线路及国家电网的特高压输电工程项目中。今年 7 月,该光纤产品更是实现了 800G 超 2000 公里的极限传输突破。
长飞超低衰减 G.654.E 光纤。
长飞光纤的创新突破是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年来,湖北省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出台《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支持政策,以光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规模和能级持续提升。全省光电器件约占全国市场的 60%,光纤光缆约占全球市场的 25%、国内市场的 50%,光电器件国际市场占有率约为 12%。光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湖北省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激光领域,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华工科技 ")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围绕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华工科技立足自主可控与关键核心技术,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应用深化拓展,系统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在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内,一台台激光切割装备整装待发,这里,每月有 200 余台设备发往全国各地及海外。" 这是一个 5 寸的半导体晶圆,巴掌大的面积上就有四千颗以上的芯片,此前市场上的晶圆激光切割装备主要是日本品牌,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程师曹思洋介绍,其激光隐形切割技术可用于高端硅基晶圆的切割,目前这套设备在国内外已经申请了 20 多项专利,但售价只有日本企业的一半。
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内,一台台激光切割装备整装待发。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产业处副处长梁莉敏表示,2021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 21.8%。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力,湖北已形成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信息通信及网络应用等全产业链优势,成为国内最大的光通信产业基地。
" 关改搬转 " 促转型,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要求 " 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 "" 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十年来,湖北省认真贯彻 "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 重要指示精神,以 " 壮士断腕 " 的决心和毅力破解 " 化工围江 ",累计完成沿江化工企业 " 关改搬转 "443 家,其中沿江一公里 118 家化工企业全部完成 " 关改搬转 ",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实现了一场 " 绿色革命 "。
宜昌市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长江三峡咽喉枢纽和生态屏障,境内长江径流 232 公里,拥有岸线 536 公里。化工是宜昌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一度贡献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占全省化工产值近三分之一,但粗放的生产方式也让宜昌一度陷入 " 化工围江 " 的环保困局,威胁着母亲河长江的生态安全。
在 " 搬绿 "" 搬新 " 中,化工行业焕发新生机。
位于枝江市的姚家港化工园区内,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三宁化工 ")60 万吨乙二醇项目巨大的塔台、罐体成为一江两岸最壮观的建筑物。在这里,三宁化工打造出湖北首个 5G 智能化工厂。
三宁化工 60 万吨乙二醇项目。
" 我们围绕长江大保护打造美丽化工,坚持绿色发展,关闭了沿江的宜昌田田化工公司以及本部的硫铁矿制酸、普钙等落后产能。" 三宁化工总经理殷银华介绍,60 万吨乙二醇项目是公司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和优化原料组成、推动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的绿色转型工程,通过实施 " 关改搬转 ",公司也实现了转型升级。
同样坐落于湖北省宜昌市的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兴发集团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精细磷酸盐生产企业之一。
" 兴发集团实施了对临江生产设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推进关停、改造、搬迁、转型、复绿五大工程。目前已累计关停、搬迁和拆除装置 32 套,削减排放 30%。" 兴发集团副总经理李少平介绍,在完成 " 关改搬转 " 的同时,兴发集团还投资 70 亿元,成功培育了微电子新材料、有机硅新材料、绿色生态除草剂三大核心优势产业,并对沿江搬迁腾退的 900 米岸线按照城市公园标准进行绿化美化,实现了从 " 生产岸线 " 向 " 生态岸线 " 的蜕变。
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
沿江化工企业 " 离江而去 ",一条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产业链闭环正加速形成,推动传统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升级。
2017 年起,宜昌 " 断臂求生 ",用时三年基本完成沿江 134 家企业 " 关改搬转 ",以磷化工迭代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成效初显。现如今,江豚逐浪、鱼翔浅底成为长江宜昌段 " 新常态 "。
数智融合广赋能,数字经济抢占新高地
近年来," 数字经济 " 成为湖北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也成为市民群众街谈巷议的高频词。在时代的风口上,湖北 " 一马当先 "、抢抓机遇,争先数字经济新赛道,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 " 中国信通院 ")中部基地,先后支撑完成 " 湖北省数字经济‘ 13 条’ "、《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等重大政策的发布,并与武汉市政府联合成立了数字经济研究院,立足本地,提供智库服务。
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中国信通院中部基地,同时也是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所在地。
" 在为湖北省、武汉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标识解析体系和‘星火 · 链网’两大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的引领作用,开展标识和区块链应用推广,为 5000 多家企业提供服务。"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所武汉运营中心工作人员李唯介绍。
聚力数字新基建,着力下好先手棋。随着国家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落户武汉,全国首个 " 星火 · 链网 " 超级节点在汉建成上线,湖北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截至 2021 年年底,全省建成 5G 基站 7.24 万个,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 13.6 个,比全国平均水平多 2.57 个。
" 湖北省抢抓时代机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出台《数字湖北建设意见》《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等政策措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李志涛介绍,2017-2021 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由 1.2 万亿元增至 2.1 万亿元,居全国第 8、中部第 1 位,占 GDP 比重由 33.8% 升至 42%。湖北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数字产业化呈现加速集聚之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
工业经济挑大梁,疫后重振跑出加速度
近日,湖北省荆州市被授予 " 中国投资热点城市 " 称号,这一 " 金字招牌 " 让荆州成为中部地区投资 " 新燃点 "。今年荆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的增幅,居湖北省第 1 位。荆州,正在书写自己的 " 荆彩 " 工业画卷。这也是湖北省工业经济挑大梁,疫后重振跑出加速度的美丽缩影。
美的冰箱荆州工厂是国内最大的单体冰箱生产基地,国内销售的美的冰箱中,每 10 台约有 7 台产自这里。通过引入柔性自动化、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该工厂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 " 灯塔工厂 "。
美的冰箱荆州工厂智能化生产车间。
" 我们现在拥有三个无人化车间,整个自动化率为 49%,机器人万人保有量达到了 2100 台。" 湖北美的电冰箱荆州工厂美冰分厂厂长、灯塔工厂项目负责人徐倍倍表示,通过对生产车间进行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改造,整体劳动生产率提升了 52%,实现了降本增效。
产品换代、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机器换人 …… 近年来,荆州抢抓绿色智能家电需求旺盛、技术迭代加速的风口,依托美的、长虹等龙头企业,加快在冰箱、洗衣机和中央空调等重点领域布局,促进智能家电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目前全市智能家电链上企业超过 100 家、规上企业达 49 家。
荆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张青松表示,近年来,荆州市坚持以工业兴市为己任,统筹实施产业链提升、技改提能强基、数字创新引领、市场主体倍增 " 四大工程 ",加快构建以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 "4611" 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不懈努力,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今年上半年,湖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对 GDP 增长贡献率达 45.5%,创十年新高,率先支撑全省经济疫后重振,充分展现了湖北工业的底蕴和韧性。
"2021 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逆势上涨 14.8%,今年 1-8 月增速继续领跑 12 个工业大省。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态势,实现了‘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应有的正增长追回来’的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处副处长王隽说。
回望湖北工业这十年,有奋勇前行的豪迈篇章,也有浴火重生的英雄画卷。十年间,湖北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60%,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8.5%,工业增速整体保持在全国 " 第一方阵 "。
征程万里阔,奋进正当时。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开斌表示:" 湖北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战略目标,埋头实干、再谱新篇,全面提升湖北制造高质量发展水平,奋力打造制造强国高地和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来源:湖北工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