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巨大的养老需求面前,以 " 养老 " 为名的诈骗行为时有发生," 养老理财 "" 养老服务 " 等诈骗手段花样百出。鸡蛋水果免费领、养生课堂随便听 …… 这些看似温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陷阱。
一起来看看几种常见养老骗局,
提高防诈意识,
辨别养老诈骗!
01
保健品诈骗
行骗套路:老年人十分注重养生,诈骗分子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或保健器械,某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会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各种 " 神奇 " 的偏方疗法。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在线上、线下向老年人宣传 " 保健产品 "" 治疗药品 "" 治疗仪器 ",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面对保健品诈骗时,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 " 神丹妙药 "" 纳米材料 "" 包治百病 "。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相信医生。不要从非法渠道购买保健品,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可能会加重病情。
02
" 养老投资 " 诈骗
行骗套路:当前养老保险实现全面覆盖已经成为大趋势,诈骗分子盯上老年群体的 " 养老金 ",并通过社交工具发布各类 " 养老投资 " 信息,犯罪分子以所谓发展下线、集资返点并购买 " 授权 "" 代理 " 的名义,设置资金池吸引受骗老人将养老金存入指定账户,承诺到期本息兑付,待得手后便 " 人间蒸发 "。
警方提醒:养老服务、养老项目或者是投资都应由具有正规资质的机构提供。任何个人私下、电话、网络进行推销的,不听、不信、不参与,必要时可向有关部门先行咨询。投资高额返利项目,动用大额资金前要看收益是否符合正常市场规律,不要盲目被高收益诱惑。
03
虚构家人出意外诈骗
行骗套路:老年人重情重义,对家人特别是子女的关爱无微不至,但由于信息相对闭塞,被诈骗分子利用冒充朋友或路人身份打电话给老年人,谎称其子女或孙辈出现意外或身体不适等情况住院,需急需汇医疗费,老年人爱子心切,慌乱无措,一步步被骗子引诱到银行转账汇款,损失惨重。
警方提醒:相对于传统的电信诈骗,这种诈骗手段由于信息资料较全,更容易令老年人上当。接到类似电话时要保持冷静,先联系子女或医院方面进行确认,不要轻易汇款,发现诈骗尽快报警。
04
旅游类诈骗
行骗套路:诈骗分子通过各种嘘寒问暖方式,用 " 温情攻势 " 取得老人信任,不法分子以低价旅游诱惑,骗取老人钱财后潜逃导游与景点商店等相互勾结,强制老年人消费,并规定最低消费额,不买不准离开。
警方提醒:老年消费者选择旅行社和旅游产品时,不能单纯以价格为导向,要多关注旅行社的口碑和行程的品质,避免被 " 团购价 "" 免费游 " 等噱头吸引,却中了劣质食宿、购物环节、变相加价的圈套。
除此之外
有冒充亲朋好友借钱的
为子女家人" 祈福消灾 "为名诈骗的
通知虚假中奖需要交纳保证金的
冒充银行或公安局工作人员
要求转移资金到" 安全账户 "的
有的骗子不仅能准确说出
老年人或者其子女的个人信息
还能伪造" 红头文件 "来获取信任
●小编提醒●
广大老年人切勿贪小便宜
不要将个人信息告诉别人
要擦亮眼睛
多跟自家人、社区民警等沟通
坚持"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及时报警 "原则
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消费者
一定要安装国家反诈中心 APP
让它帮忙守护 " 钱袋子 "
最后 年轻人还是要常回家看看
因为你陪伴老人的时间多一分
他们被诈骗的几率就少一分
来源:江苏网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