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无锡 2022-10-18
本周五,无锡市中医医院第九届龙砂膏方节邀您参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江南地区,

人们自古就有冬季食用膏方的习俗

冬令一进补,来年可打虎!

无锡市中医医院

一年一度的龙砂膏方节

10 月 21 日

又要和市民朋友们见面了!

发源于无锡地区的龙砂医学,从宋代至今有 800 多年历史,其中,善于运用膏滋方养生调体治未病是龙砂医派的重要学术特色之一。

什么是膏方?

膏方,又称 " 膏滋 "。从剂型上来说,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它是一种特殊的中药剂型,在体内停留时间长,相比其他剂型能更好地发挥滋养作用,同时还具有服用方便、口感好、易于贮存、方便携带等优势。从内涵上来说,膏方是在复方汤剂的基础上,以辨病辨证、一人一方为原则,选用道地优质药材,实施严格制作工艺,是一种具有滋补、保健、养生综合作用的内服膏状中药。

龙砂膏方

有何特色?

龙砂膏方,文化内涵深刻,可谓是中医膏方之源头。民间服用膏滋的民俗范围主要在环太湖的龙砂文化区是膏方民俗的中心,著名的龙砂名医柳宝诒、张聿青等都是龙砂膏方的杰出代表。

三辨三调,一人一膏

· 针对每一位患者的中医体质、亚健康类型及某些慢性疾病的不同情况,采用 " 辨证、辨病、辨体质 " 相结合的诊断方法辨识个体特点。

· 根据 " 三辨 " 结论,采取 " 调补、调理、调治 " 的方法开具膏方,对阴阳、气血不足等虚弱体质的人群进行 " 调补 ",对亚健康人群进行 " 调理 ", 对慢性疾病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 " 调治 ",为每一位膏方服用者 " 量身定制 " 个性化方案。

运气经方,专科结合

· " 龙砂膏方 " 汲取龙砂医学流派之学术精髓,以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思想为基础,运用《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 学术理论因时开方,运用《伤寒论》经方 " 体质方证 " 理论辨体调膏," 因时 "" 因地 "" 因人 ",达调适阴阳、调畅气血、调和五脏。适宜于普通养生人群、亚健康人群及慢性病稳定期患者。

· " 龙砂膏方 " 还具有专科化 " 调治 " 优势,针对处于稳定期的各专科慢性疾病,既注重疾病与证候的结合,又注重中药功效和中药药理的结合,更加凸显科学性和优越性。

道地药材,匠心制作

· 一料好膏方,离不开好药材。我院推进中药饮片优质服务工程,从采购到验收,从储藏到调配,严格实施环节管理,确保 " 道地、优质 " 的中药。

· 熬膏的技艺,是膏方效能的保障。医院设独立的中药煎制中心,拥有经验丰富的药师及精良的煎制设备,严格按照国家膏方制作规范,提高出膏率。

· 目前医院已实现接方 - 配方 - 核方 - 煎制 - 配送的全流程服务,每一剂中药均做到质量可追溯。

10 月 21 日(下周五)

无锡市中医医院第九届龙砂膏方节

将正式启幕!

精彩活动提前看!

活动一

膏方专家义诊活动

1、时间:10 月 21 日(周五)8:00-11:30

2、地点:门诊二楼名医堂及各义诊专家出诊诊室

活动二

膏方知识现场咨询及体验活动

1、时间:10 月 21 日(周五)上午 9:30-11:00

2、地点:门诊大厅

温馨提示:药学部的专业药师们将提供膏方服用、储存、注意事项及中药材等知识的咨询服务,同时还可体验龙砂养生协定膏方、养生保健茶等中医特色产品。

活动三

中医治未病养生体验活动

1、时间:10 月 21 日(周五)上午 9:30-11:00

2、地点:门诊大厅

温馨提示:治未病科专家现场健康咨询,预约秋冬季治未病养生项目,体验治未病特色调理项目(龙砂运气针法、耳穴压豆、刺络疗法、核桃灸法)。

活动四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展示

1、时间:10 月 21 日(周五)上午 9:30-11:00

2、地点:门诊大厅

温馨提示:中医护理专家现场展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现场体验拔罐、刮痧、耳穴等中医优势技术;

活动五

养生功法展示活动

1、时间:10 月 21 日(周五)上午 9:30-10:30

2、地点:门诊大厅

温馨提示:坚持练习八段锦有滋阴助阳、培元补气、疏通经络、活血生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想学的早点来参与哦!

即日起

我院膏方门诊接受预约!

市民朋友们可通过电话 0510-81008810、医院官网、微信添加 " 无锡市中医医院 " 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预约。门诊大厅一站式服务中心可进行现场预约、咨询。

2022 年度膏方专家一览表

(点击可见清晰大图)

相关标签

无锡市 医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