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2-10-20
世遗之城福建泉州发现一明代古钟 距今418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中新网泉州 10 月 18 日电 ( 记者 孙虹 ) 在世界遗产城市福建泉州,香火鼎盛的通淮关岳庙是闽南最负盛名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一,分灵远播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诸国。

近日,泉州通淮关岳庙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明万历三十二年 ( 公元 1604 年 ) 铸造文物大钟一座。记者从 18 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获悉,该古钟为铁铸钟,通高 120 厘米,钟口直径 70 厘米,胎体厚 5 厘米,重约 350 公斤,迄今已有 418 年的历史。

" 此前,古钟一直悬挂于通淮关岳庙正门左侧房梁。" 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长陈庆元说,古钟正面铭文 " 在城迎春门 "" 关王庙钟 "" 万历三十二年三月吉日立 " 等字样依然清晰可见。

据介绍,迎春门为泉州古城门之一,位于涂门水关附近。据万历《泉州府志 · 卷之四 · 规制志上 · 地池》记载,明嘉靖三十七年 " 德济门灾,守熊汝达重建之,改通淮门曰迎春门,南熏门曰通津,余仍旧名 "。即 1558 年,守卫泉州的知府熊汝达在德济门发生火灾后,重建了德济门,并将通淮门改名为迎春门,南熏门改为通津门,其他各门仍旧保留原名。

经泉州多位文物专家考证,彼时通淮关岳庙已存在于现址,称 " 关王庙 ",为此该钟为通淮关岳庙原有无疑。

专家也发现,明代大文学家李光缙在其名著《景璧集》之卷八《碑记》中记载,其曾为关王庙大钟撰写碑文,文中写道," 庙故无钟,万历甲辰岁,里人冶金为钟 "。

此外,该古钟与《泉州通淮关岳庙庙志》所载 " 关壮缪候庙钟 " 年代信息高度吻合,基本可以确认该钟即为史书中所记载的古钟。

通气会上,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泉州市区民间信仰研究会创会会长吴幼雄,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主任何振良,福建省文物鉴定组成员、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原主任陈鹏鹏分别对泉州通淮关岳庙明代古钟作关帝信俗文化评估,文物表述和文物价值评估。

" 明代古钟是通淮关岳庙现存已知年代最早的一件珍贵文物。" 陈鹏鹏指出,据李光缙碑文记载通淮关岳庙 " 故无钟 ",可知该明代古钟是庙中的第一口钟,且较常见铁钟体量更大。

时光荏苒,古钟与通淮关岳庙一同跨越了四个多世纪,每逢岁时节庆及重要事件都以鸣钟为示,时至今日钟声依然洪亮,余音绕梁。

该古钟现收藏于泉州通淮关岳庙通淮文化馆三楼展厅,以同样的面貌、不同的方式供海内外信众瞻仰观赏。

关公信仰在海内外广泛流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万座关庙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魂归山西运城、头枕河南洛阳、身卧湖北当阳、神定福建东山、灵应泉州通淮 ",一句话串联起历史渊源特殊的中国五大关庙。

为进一步弘扬关公文化,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关公信俗 ",由泉州通淮关岳庙发起、解州关帝祖庙组织的 " 五大关庙文化朝圣之旅 " 得到各兄弟关庙的积极响应。首批中国 " 五大关庙文化朝圣之旅 " 将于今年 11 月从泉州启程。" 这是国内关庙文旅融合发展的资源整合首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陈庆元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