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立足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农业产业为龙头,在人才、耕地、技术、资金、生态等方面集中发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助力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这为我市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三农工作者发展现代农业的动力和信心。
丰收时节,在澄海、潮阳等地,成片良田一望无垠,时令蔬菜绿意盈盈;在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化养殖场一片繁忙生产景象。每天上午,潮南区井都镇连丰村村民吴炎德按时来到附近的农业公司上班。
吴炎德告诉记者:" 我的耕地通过村里出租给公司,有分红;我就在公司工作,每月工资有六七千元。"
吴炎德所在的城九种养公司,集无公害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公司集约周边村居 400 多亩土地,规模化种植萝卜。在省、市 "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 项目 100 万元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公司引进自动化加工设备,加工特色农产品,年产值 750 多万元,占连丰村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
汕头市城九种养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金华说:" 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把我们的产品远销上海、黑龙江、海南等地,让我们汕头的品牌走出去。"
近年来,我市各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 " 稻稻薯 "" 稻稻菜 "" 稻稻玉米 " 等 " 双季稻 +" 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提升粮食、水果、蔬菜、畜禽、鱼类的产品转化率和市场附加值。现代农业广阔发展前景,让潮阳区海归青年林轩宏毅然放弃东南亚的生意,在潮南区连片种植 200 亩优质番薯,创建粤东地区第一家番薯出口基地,农产品已销往香港、澳门、欧美等地。
林轩宏说:" 提高耕地综合效益和品牌效应,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种植和经营方式,村民的观念也有了喜人转变,与基地一起齐心协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发展现代农业当中,大家共同走上致富路。"
目前,我市累计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120 多家、农民合作社 1138 家,规模农户超过 3000 家。创建了澄海区蔬菜、潮阳区丝苗米、潮南区生猪、澄海区狮头鹅、南澳县水产等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2 个。产业化现代农业已成为汕头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的有力保障,展现一幅优势农业产业风生水起、绿色效益农业春潮涌动的美好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让我市农业系统进一步明确未来农村农业发展方向。连日来,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成多支乡村产业振兴服务队,到田间地头,指导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储运实现提质增效。
潮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肖增亮说:" 我们与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一起来到田间地头,目的就是及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群众,深入农业基层,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现代农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潮南区井都镇上南社区党委委员郑少龙说:" 下来,我们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生产搞得更好。"
来源 / 汕头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