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 月 21 日晚,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天鹅》在广州大剧院正式首演。杂技剧《天鹅》围绕生态文明,融合了杂技、芭蕾舞、现代舞、现代声光电等艺术形式,是广州市舞台艺术创新的又一力作。
据该剧艺术总监吴正丹在开幕致辞中介绍,这个故事讲述了因社会高速发展、地球生态遭到破坏,天鹅被迫一次次地陷入生存困境,以至濒临死亡,直到临终,她的悲怆才让众人幡然醒悟。随着地球家园的重建恢复,最终天鹅也得以重生。
全新的剧情,不一样的《天鹅》
用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作为音乐主线,打造全新的场景、演绎不同的戏剧矛盾,刻画天鹅、稻草人、机器人等全新角色,并以大手、羽毛隐喻人类欲望及生命境遇,构筑起人与自然的寓言世界,是杂技剧《天鹅》的创新之举。
在开篇之声——圣桑的《天鹅之死》的音乐中,一只天鹅出现在舞台中央,序幕 " 哀鸣 ",天鹅在城市的迷雾中日渐衰弱,世人漠不关心,唯有机器人与稻草人予其关注。伴随着舞台上巨大的白色翅膀颜色的变化,天鹅经历了无休止的砍伐,美好家园成为废墟,她逃脱不出那只一直出现在上方的追捕她的大手。机器人只能机械地执行命令,而天鹅的羽毛不再洁白,连湖水也被污染,无法洗去血迹与污垢。在湖边,天鹅沉沉睡去,梦中,生灵万物和谐共处。但梦醒之后,那操控的大手愈发狰狞,天鹅的心跳,在挣扎中越来越弱。直到此时,众人麻木冷漠的心才幡然醒悟,家园开始重建,希望回归,天鹅也涅槃重生。
滚环、草帽舞、对手顶 …… 这些极具技巧的表演,融入到了剧情之中,全剧无一句台词,却在 105 分钟之内,将全场观众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吴正丹曾在专访中告诉记者,杂技剧的编排非常困难,如何将剧情与技巧结合起来,是创排时最大的挑战。表演结束后,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一名观众,她告诉记者,整场看下来,既受触动于其剧情,也震撼于其技巧。用杂技艺术和舞蹈艺术来讲故事,让她眼前一亮,惊叹于杂技表演在表达情感方面竟能做到如此自然。记者还发现,表演过程中,当剧情沉重时,观众都十分安静地观看,而当看到演员展示出高超的技巧时,又会给予热烈的掌声与惊叹,在 " 梦境 " 部分,四小青蛙的出现,让全场哄堂大笑,整个剧场的氛围都活跃了起来。
名家汇聚打造 " 艺术 + 科技 " 美学盛宴
该剧总导演赵明称:" 杂技不但暗藏着在视觉表达上的无限潜能等待创作者去挖掘,同时还是一门具有使命担当的艺术。" 为此,杂技剧《天鹅》以隐喻的方式塑造出数个具有寓言色彩的舞台形象,力图通过演员对每幕剧情的意象演绎以及舞美、灯光、多媒体投影的递进式渲染,呼唤人类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要珍惜生态、爱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共建绿水青山的生存环境。
在保留音乐经典表达的同时,《天鹅》并不拘泥于原作的经典叙事及古典美学特征,而是从故事内涵到舞台呈现都努力表达 " 美的毁灭与美的重生 ""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 等主题。
记者还留意到,杂技剧《天鹅》云集文艺界顶尖主创团队,由 " 荷花奖 "" 文华大奖 " 获得者、国家一级导演赵明担任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罗丽担任编剧,第十七届 " 文华表演奖 " 获得者吴正丹担任艺术总监。总导演赵明被誉为 " 舞蹈界的传奇 ",其自编自演的舞蹈《囚歌》曾获得全国一等奖,代表作《草原英雄小姐妹》《闪闪的红星》《霸王别姬》等屡获国内外多项大奖,执导的世界首部杂技剧《天鹅湖》更是以 " 里程碑 " 式的变革真正打开了中国杂技艺术现代转型和创新的大门,实现了 " 杂技 + 舞蹈 " 的完美跨界融合;凭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作品荣获 " 文华大奖 " 的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担任舞美设计;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主创服装设计师李锐丁担任服装造型设计,张艺谋作品《归来三峡》《韶山冲》的多媒体设计、著名影像多媒体设计师杨骞担任多媒体设计;以舞剧《沙湾往事》等作品荣获 " 文华大奖 " 的灯光设计师秦念锋及刘凤恕担任灯光设计;国家一级演员及编导阎红霞、贾娟担任执行导演;新生代力量、青年艺术人才 " 肩上芭蕾 " 传承人李梦楠、龙云侠,以及优秀青年编导兼演员甘涛担任领衔主演。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通讯员 穗文广旅宣 邓燕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