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秋天温暖的阳光,行走在西固区道巷街头、乡村田间,只见绿树成荫、飞鸟竞逐。杏胡台、三江口、元峁山、达家台、关山森林公园、金城公园等一大批景色绿地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既见到绿色,又充分享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喜悦成果。
西固依黄河而建,因工业而兴,是国家 " 一五 " 时期布局建设的大型石油化工基地,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省工业基础最全、工业体量最大的县区。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 34.4%、全省近 1/10。雄厚的工业基础也面临着极大的环境压力,全区年均工业耗能 541.82 万吨标准煤、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占全市近 60%,危险源占全市 84%,生态治理任务异常繁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固区牢固树立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瞄准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奋斗方向,坚定不移把污染防治作为 " 生命线 ",把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作为 " 幸福线 ",全力打好生态环境督察整改、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和污染防治攻坚三场硬仗,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生态修复、国土绿化 " 五大行动 ",全力做好 " 生态环境保护 " 和 " 高质量发展 " 两篇文章。
清源洁流 守护一河净水
黄河西固段总长 37.5 公里、湿地 2.3 万亩,沿线分布着 3 条一级支流、25 条河洪道及总面积 57.3 平方公里的水源地保护区。
守护水源地水质安全,是西固长期肩负的重要使命,关系到全市 400 万人民的 " 水杯子 " 安全。西固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金 4.2 亿元,实施了兰州市水源地生态保护一、二期项目,累计新增水源防护绿地 528 亩,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站 5 座,增设防护栏 11 公里,水源保护区水质常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西固区坚持治流先清源,强化河洪道综合治理,实施了黄河干流及庄浪河、湟水河流域治理工程,清理取缔入河排口 3 个,拆除河洪道违法建设 1.4 万平方米。对西固区 25 条支沟进行环境现状及水土污染隐患进行全面调查,高标准实施的元托峁沟生态环境整治项目成为全市河洪道治理的样板工程,城区黑臭水体实现了全面消除," 水润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 " 的生态水系治理格局已初步形成。
西固区连年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 60%;扎实开展 " 厕所革命 ",持续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改建卫生厕所 10491 户,普及率 91%,达到一类县标准,特别是在河口、柳泉等 5 个乡镇,全力实施农村污水城市化收集处理工程,全区集中收集处理农户超过 6645 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 43.7%。
净土增绿 守护生态空间
为彻底解决好土壤污染的 " 切肤之痛 ",西固区以攻坚拔寨、勇于担当的决心和勇气,先后投资 1.4 亿元实施了兰州自来水厂自流沟土壤修复、河口大红沟土壤铬渣污染治理项目等重点工程,特别是自筹资金 7800 余万元,完成了黄胶泥沟固废搬迁项目,一举解决了该区域长达 60 多年的环境污染隐患问题,守住了群众脚下 " 一方净土 "。
西固区以 " 再造关山、绿化南山 " 工程为引领,着力构建 " 南建景观、中增绿地、北固水土 " 的绿色生态体系,全面推进沿黄绿色长廊建设、城区绿地新增、面山绿化、庭院绿化、村庄绿化、林业产业发展 " 六大工程 "。从 2013 年以来累计投资 1.1 亿元,实施金城公园 ( 二期 ) 等 18 个城市园林和南北两山提质增效等项目,总计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 1.27 万亩,栽植乔木 5.34 万余株。全区新增改绿地 70 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37.31%,森林覆盖率达 26.4%。
减排降碳 守护明净蓝天
兰州市主城区四大工业污染源,西固就占了 3 个,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西固区紧紧扭住工业污染源防治这个 " 牛鼻子 ",先后组织实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 192 个,关停搬迁污染企业 45 家,特别是联合兰石化等区内重点工业企业投资 23 亿元,实施了 100 多个热电超低排放改造等污染治理项目,先后关停硝酸装置等 10 余套高污染高耗能装置,完成 20 余个废气治理项目,完成清洁改造居民小火炉 632 户 1896 台、低氮锅炉 56 台 341 蒸吨。经过不懈努力,全区 6 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连年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 2011 年的 242 天增加到 2021 年的 263 天。
" 十四五 " 时期,是推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攻坚期和重大机遇期,该区将坚决扛起 " 先发力、带好头 " 的政治责任,全面加强全域生态环境保护,为美丽西固和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总策划 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