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朱鲸润 通讯员 吴夏)近期,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抵抗力较低的中老年人,尤其容易遭受病毒侵袭。家住宜兴的 64 岁孙阿姨,一个月前,她的左侧腰背部突然出现剧烈的针刺样疼痛和灼烧感,皮肤上还长出了一簇簇小疱疹。
△患者接受治疗 医院供图
为了治疗疱疹,孙阿姨自行购买了甲紫溶液(俗称 " 紫药水 ")和酒精,涂抹在患处,然而,疱疹非但没有消退,反而出现了破溃。
发病 10 天后,不堪病痛折磨的孙阿姨来到了宜兴市中医医院疼痛科就诊。经检查,孙阿姨被确诊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住进了疼痛科病房。
完善相关检查后,孙阿姨接受了抗病毒、抗感染、营养神经、肋间神经阻滞等对症治疗,并每日服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功效的中药。
此外,医生还运用针灸、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为其减轻疼痛。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孙阿姨的疱疹顺利消退、结痂,腰背部疼痛也基本缓解,目前已康复出院。
宜兴市中医医院麻醉科、疼痛科主任俞利忠表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多发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者初次感染此病毒时,一般表现为水痘或隐匿性感染。在此之后,该病毒在患者神经节内长期潜伏,一旦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它就会被重新 " 激活 ",引发带状疱疹。其典型症状为沿身体单侧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以及明显的疼痛感、灼烧感与板滞感,多发生于腰、背、胸部,若累及头面部,还可导致角膜炎、听力障碍、面瘫等。少数患者可能只有皮肤疼痛,不出现疱疹。
" 发病后的 5 天内是治疗黄金期。" 俞利忠指出,越早进行抗病毒、镇痛及营养神经等治疗,效果越好,并能有效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患者切忌抓挠患处,勿自行口服止痛药,也不要迷信民间偏方,涂抹墨汁、黄鳝血、锅灰等,以免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