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子秋)" 双十一 " 将近,一些商家的迷惑操作也引起了更多买家的注意。某款鞋一定要 3 只为一组捆绑售卖、同一款商品对不同的用户显示的价格不同、同款同厂衣服在不同的店铺售卖却价格相差悬殊 …… 这些行为是否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们又该如何维权?现代快报记者盘点了商家的 " 迷惑操作 " 并采访律师。
三只一起卖的鞋、5 片装的隐形眼镜 …… 变相的捆绑销售让买家很无奈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吐槽,某家设计师品牌店卖的一款鞋必须三只鞋一起购买。记者了解到,这款组合售卖的三只鞋里有两只右脚一只左脚,右脚的两只有细微的设计差别,商家在商品详情中介绍,多一只不同设计的鞋,可以给鞋子多一个不同的搭配可能。
△三只鞋捆绑销售
但网友们却觉得这样的 " 巧思 " 没什么必要。" 这两只鞋的设计区别根本不大,搭配起来也没太大改变 "" 左脚只有一只,这样的话左脚的鞋子还是会很快磨损,三只鞋和两只鞋的使用寿命没区别。" 还有人吐槽:" 只有两只右脚一只左脚这一种组合选择,就算买了两份,也凑不成 3 双鞋。"
记者注意到,像这样的不合理组合不只出现在鞋类商品中,有品牌的隐形眼镜试用装一盒 5 片,除非多买一盒,不然就肯定会剩下 1 片无法使用,有网友表示,自己两只眼睛度数不同,买两盒不同度数的凑 5 对正好,但也有网友吐槽,自己本来就是相同的度数,买试用装就是为了先试试舒适度和效果,被迫买两盒不划算。
同商品不同价,电商平台在 " 杀熟 "?
同一家店铺,同一个商品,三个账号显示的价格却不同。最近,有网友发现,自己和朋友看到的同一个商品价格却不同,页面分别显示 19 元、11.9 元和 9.9 元。该条帖子下,众多网友也反映,自己和朋友搜出来的价格不同。" 我还开通了平台的会员,没想到这个商品显示的价格反而是最贵的。" 记者按照关键词搜索发现,该商品在记者手机上显示的价格是 19 元。
△三个账号搜索出来的同一个商品分别为 9.9、11.9、19
除了此类同家店铺同一个链接不同价的情况,同货源但是价格相差巨大的情况也十分常见。有网友曾经在不同平台或者不同店铺购买了同一款式的裤子,一家售 79 元另一家售 138 元,到手后发现从包装到衣服都一模一样。" 但也有图片都一致,但是到手发现质量不同的情况。" 该网友在网上分享称,现在的电商平台有很多看起来相同但是价格悬殊的商品,低价可能会买到完全相同的商品,也可能会 " 踩雷 " 买到图与实物不符的," 网购的水越来越深,一不小心就掉坑里了。"
律师:同款不同价、捆绑销售可能涉嫌违法
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律师吕金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同款不同价、捆绑销售这些行为不同程度地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公平交易的权利。同款商品对不同的用户显示的价格不同,同时也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同时,《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平台在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时,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电子商务法》中也有明确的规定,电子商务平台不允许向消费者提供针对其消费者本人特征的消费选项,需要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之所以要制定这样的一条法律法规,是因为电商平台在精确的信息下会限制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吕金艳分析。
针对花样繁多的消费陷阱,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路恒飞提醒:"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请注意商品价签价目是否齐全、标价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字迹是否清晰、货签是否对应和标示是否醒目,对有疑问的商品标价可与经营者及时沟通。网络购物如出现价格争议,请保留完整交易截图和银行发送的相关交易信息,包括相关时点页面完整截图。"
路恒飞表示,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保留好相关凭证,第一时间向 12345 或 12315 热线投诉,或直接到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图源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