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8 日,记者从六盘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六盘水以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要抓手,集中力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战役,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
近年来,六盘水市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环境空气质量优美。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 2015 年的 92.1% 上升到 2022 年 9 月的 99.27%,提高 7.17 个百分点;PM10 年平均浓度从 2015 年的 65μg/m3 下降到 2021 年的 37μg/m3,降幅 43.1%;PM2.5 年平均浓度从 2015 年的 44μg/m3 下降到 2021 年的 25μg/m3,降幅 43.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从 2015 年的全省第 7 名,上升到 2021 年全省第 3 名。
碧水保卫战硕果累累——
近年来,六盘水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身边的清水绿岸明显增多,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2012 年至 2021 年,六盘水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 100%;国控及省控考核断面优良率从 2012 年的 70.6% 上升到 2021 年的 95.4%,提高 24.8 个百分点。
同时,六盘水完成了 16 个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设,完成 4 条纳入国家监管的黑臭水体整治,提升中心城区污水管网收集和雨污分流改造水平,提高了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增加了河道生态流量。
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建立了 " 市、县、乡、村 " 四级河长体系,全市设置河湖长 1678 名,境内河流及小 II 型以上水库实现全覆盖,建立河长制会议制度、督查督办制度、考核办法和通报制度、巡河制度等系列制度,在黄泥河(小黄泥河)开展云贵的 " 两省三地四县(市)" 共管共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净土保卫战有序推进——
六盘水通过印发实施《六盘水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全面完成 " 土十条 " 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全市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同时,六盘水市完成省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 127.13 万亩,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 93.82%,超过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目标(92%)1.82 个百分点,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100%。
2018 年以来,六盘水完成钟山区大湾镇开化片区白泥巴梁子等 12 个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治理铅锌废渣约 706 万吨,修复治理土地 810 余亩。
固体废物攻坚战有序进行——
六盘水市积极开展工业渣场、危险废物处置重点行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分阶段推进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同时,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目前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4 个,日处置能力达 23 吨;3 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 1 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日处置能力达 2700 吨;在全省率先实现垃圾焚烧处理 " 县县全覆盖 ",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7%。
另外,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六枝、盘州建成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 " 全覆盖 "、生活垃圾 " 零填埋 " 和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 " 全覆盖 ",有效防范土壤污染风险隐患。整县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 100%。
乡村环境整治攻坚战梯次推进——
六盘水市印发了相关文件,部署开展 " 改厨 "" 改厕 "" 改圈 " 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重点工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 三改三化 " 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覆盖率达 50.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5% 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95%,大规模养殖场配套率达到 100%。
全市建成投入使用生活垃圾转运设施 122 座,生活垃圾转运能力超过 3000 吨 / 日,收运范围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 100%,正常运行率保持在 97%,位于全省前列。
开展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六盘水纳入国家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的 19 个生活垃圾堆放点已全部完成整治、覆土复绿并销号,销号率 100%。
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建立黑臭水体整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2021 年完成 2 条纳入国家监管的黑臭水体整治,年度整治任务完成率 100%。全面加强对全市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大排查、大整治,推动水源地保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全市 29 个 " 千吨万人 " 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治,完成率 100%。
下一步,六盘水将继续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保卫战,基本消除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探索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 让中国凉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李梦秋
编辑 周欢 /统筹 李梦秋 /签发 高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