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骨转移是继发于多种原发骨外器官、组织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远处并发症,骨转移的发生往往预示着患者生存时间的明显缩短、生存质量的严重下降。在控制原发肿瘤的同时,如何合理治疗骨转移尤其重要。
骨转移常见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如晚期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病率达 65%-75%,晚期肺癌患者骨转移发病率达 30%-40%。骨转移多发于中轴骨,特别是胸椎、腰椎、骨盆,以及四肢的近心端,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痛等骨相关事件(SRE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在控制原发肿瘤的同时,如何合理治疗骨转移尤其重要。骨转移治疗的目标是改善或缓解症状,延迟和减少 SREs 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或延长生存时间。
国内外多项指南指出,晚期实体瘤患者若发生骨转移,在系统性抗肿瘤治疗基础上,可使用双膦酸盐或地舒单抗治疗骨转移。目前临床使用的骨转移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以唑来膦酸为代表的双膦酸盐和 RANKL 单抗类——地舒单抗。
据了解,地舒单抗是首个且唯一获批的针对 RANKL 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靶向阻断 RANK 和 RANKL 的结合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在抑制成熟破骨细胞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抑制破骨前体细胞成熟,减少骨质吸收、促进骨重建,从而延迟和减少骨相关事件发生。
一项大型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唑来膦酸,地舒单抗在降低首次和后续 SRE 发生方面均更优,能够显著延长首次出现 SRE 的中位时间达 8.21 个月(27.66 个月 vs 19.45 个月),降低 SREs 风险约 17%(HR=0.83,95%CI:0.76-0.90,P<0.001)。此外,地舒单抗为皮下注射给药,操作简便,可门诊使用,且不经肾脏代谢,无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2020 年 11 月,地舒单抗治疗骨转移适应症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特别是为肾功能受损的骨转移患者提供了用药方案,也填补了骨转移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空白。
在疗效和安全性经过临床试验证实的情况下,地舒单抗相比其他药物的经济价值有必要进一步评价,以便更全面评估其综合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各瘤种的加权平均结果中,地舒单抗相比唑来膦酸具有药物经济学成本 - 效用绝对优势,即地舒单抗能够以更少的费用,带来更多的健康产出,具有经济性。若同时考虑骨转移治疗过程中的间接成本,如照护成本、误工成本,地舒单抗的成本 - 效用优势会更明显。上述结果主要与地舒单抗较低的价格、疗效和安全性上的优势、给药简便相关。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