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今年 11 月是广东省第三十二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州专员办、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办,由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广州市帽峰山景区管理中心、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承办,以 " 保护野生动物,建设绿美广东 " 为主题的广东省暨广州市第三十二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于 10 月 30 日在广州市帽峰山省级森林公园举行。
为配合疫情防控形势需要,今年的 " 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 " 宣传活动不设启动仪式。活动现场主要以宣传展板形式科普身边的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发放宣传折页宣传政策法规、现场科普宣传讲解及游客体验互动小游戏等。
广州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 89 个
据了解,广州将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作为重要内容,有机融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发展 " 十四五 " 规划、广州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 年)等各类规划中,目前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 89 个,为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奠定基础。海珠湿地鸟类从建设初期的 72 种增加到 187 种,鱼类由 36 种增加到 60 种。流溪河重现上世纪 80 年代已告绝迹的国家保护动物唐鱼野生群体。
广州的水鸟廊道围绕 " 一横两纵多支多点 " 的空间布局,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网络,改善水鸟栖息生活环境,近年我市认真组织实施水鸟生态廊道建设,举办水鸟生态廊道建设培训 2 次。致力于营造恢复水鸟生态环境,提升市民对水鸟保护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
广州已完成 2 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
广州是目前全国极少数完成 2 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的大型城市,第二次调查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 457 种,其中两栖动物 28 种、爬行动物 64 种、鸟类 307 种、兽类 58 种。本次调查中,新增一种中国新纪录——卡氏伏翼。一种广东省新纪录——黑头鹀,广州市新纪录共 54 种。
维管植物 3516 种,本次调查发现 117 种植物在广州市有新分布,其中包括 1 个新纪录科——霉草科(大柱霉草)、石灰岩地区的 1 个新种——连平报春苣苔,以及中国大陆新分布兰科植物折柱天麻和白赤箭。同时,消失近 60 年的飞瀑草在从化地区也重新被发现。
本次活动举办的所在地帽峰山森林公园就有候鸟 46 种,其中冬候鸟 32 种,夏候鸟 14 种,包括普通鵟(kuáng)、红隼(sun)、燕隼、仙八色鸫(d ō ng)等 4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霍氏鹰鹃、鸿雁等 2 种省重点保护动物。
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保护基地
广州还建立了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健全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处置等相关制度,积极规范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助工作。近三年来,处置野生动物扰民及接收救护事件 850 余宗。
此外,广州还建立了以 21 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对涉野违法犯罪活动 " 零容忍 ",强化对野生动物非法猎捕、运输、购买、加工、食用等各个环节的查处。相关部门加大对农贸市场、餐饮企业、电商平台等交易、消费场所巡查监控。
近年来,以 " 爱鸟周 ""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 " 为契机,开展 " 进公园、进校园、进市场、进社区 " 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教育活动,制作发放各类宣传海报、宣传册 20 余万份,形成 " 拒食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的社会氛围。
本次宣传月期间,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科普教育活动,推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 " 进社区、进公园、进校园、进景区、进市场、进客运站 " 等,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法规,倡导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全民自觉保护的法律意识,营造浓厚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氛围。
野生鸟类期待与您不被打扰的相逢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号召广大市民文明观鸟抵制 " 诱拍 "
禁止捕捉并控制幼鸟的 " 绑架诱拍 " 行为;
禁止对鸟类有致伤风险的 " 钓鱼式诱拍 ";
禁止有可能导致鸟类改变迁徙规律、居留习性和集群特征的投食行为;
禁止破坏鸟巢和暴露巢址的恶性巢拍;
禁止在营巢和孵卵期进行巢拍;
禁止追逐鸟群、干扰候鸟迁徙。
野生动物救护小常识:
1. 当我们发现受伤或迷途的野生动物怎么办?
发现受伤或迷途的野生动物时,不要盲目进行救助,因为一般市民不了解相关的救护常识,也不知道小动物身上是否带有病菌,可将其保护起来,然后及时与当地的林业部门联系。
当发现受伤、病弱、迷途、受困、饥饿等不能飞行的野生小鸟,最好不要去惊动它,千万不要怕它有危险而去抓它,把它带走,因为它的父母可能就在附近照顾它。如果小鸟是在危险的街道或马路上,那就可以将它赶到附近的草地和灌木丛中。如需帮助,可拨打 110、12345 等救助电话。
2. 如果有野生鸟类闯进居民家里怎么办?
如果是野生鸟类误入居民家,不要去捕捉,以免会误伤小鸟,而是要打开门窗,让小鸟自由飞到室外;如果小鸟受伤了,没有飞行能力,可及时拨打 110、12345,通知有关部门前来处理。
如何预防蛇类及蛇咬伤
户外防蛇
路过较深草丛或者灌木时,应着长衣长裤,戴丛林帽,穿高帮靴子,涂抹带刺激性气味的风油精等,走路的时候应尽量发出震动,并用登山杖或者木棍敲击沿途的树木草丛;野外露营时要避开毒蛇。
房舍防蛇
及时清除房舍周围的杂草杂灌杂物,特别是环境植被较为茂盛或者阴凉潮湿的住户,留意角落是否有蛇藏匿,并及时清理杂物,清除蛇藏匿所需的环境条件。做好灭鼠工作,堵塞鼠洞,搞好卫生,从食物链上断绝吸引毒蛇的食物源。
毒蛇咬伤急救处理
1. 保持镇静,不可紧急跑动,积极开展自救,及时向身边人或医院求助。
2. 口腔黏膜或牙龈有损伤的,不可使用嘴巴吸毒。
3. 认清毒蛇特征、形状、颜色及其它可能特征,最好将其拍摄下来提供给医院,可为就诊医院提供准确针对性治疗依据。
4. 用清水、盐水、肥皂水或 0.1% 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伤口,清除粘附的毒液,如伤口有毒牙,应及时挑出;在结扎、冲洗后可用消毒的手术刀做十字切开,扩创排毒,也可使用拔火罐法促使毒液排出。另外用冰块、冷泉水或者井水浸泡伤肢,也可减缓毒素的吸收与扩散。
保护野生动物投诉举报方式:
电话举报请拨打 110 或 12345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林园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