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0-31
前三季度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76.7亿元,同比增长1.3%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中央 "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 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序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三季度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定回升,加固向好态势,实体经济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根据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976.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1.3%,比上半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5.5 亿元,增长 3.1%;第二产业增加值 7913.4 亿元,增长 1.1%;第三产业增加值 8967.8 亿元,增长 1.3%。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0.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7%,比上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形势良好。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水稻长势情况较好,秋粮生产有望丰收。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 1.33 万吨,同比增长 70.4%。蔬菜产量 150.6 万吨,水产品产量 9.2 万吨,牛奶产量 3.3 万吨。9 月末,全市生猪存栏 20.96 万头,同比增长 43.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2.04 万头,同比增长 57.4%。前三季度生猪累计出栏 14.47 万头,同比增长 103.3%。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产业创新集群加快推进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32084.7 亿元,同比增长 5.4%,比上半年提高 2.3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1%,比上半年提高 2.7 个百分点。重点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全市电子信息行业实现产值 9349.4 亿元,同比增长 8.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 2.8 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产值近万亿,达到 9968.6 亿元,同比增长 7.1%,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达 40.5%。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 12.9%,单月产值连续 4 个月保持 20% 以上增长。龙头企业发展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百强企业实现产值 10696.3 亿元,同比增长 9.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 3.7 个百分点。

全市以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为引领,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高技术制造业产值 11474.3 亿元,同比增长 9.0%,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达 57.7%。创新集群产业中,集成电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前沿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 23.0%、33.2%、10.1% 和 6.9%。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光纤、智能手机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48.4%、64.0%、37.9%、52.0%。

生产生活服务业持续恢复

新兴服务业发展良好

1~8 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5%,其中生活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4.6%,扭转了连续 4 个月的负增长态势。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9.3%,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2.8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苏州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 1.5%;集装箱运量增长 13.1%,比上半年提高 1.4 个百分点。全社会快递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2.0%,比上半年收窄 3.4 个百分点。

全市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1~8 月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0.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23.6% 和 15.0%,分别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17.1 个和 8.5 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达 37.6%,同比提高 4.3 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新入库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比重达 70.8%,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达 34.0%。

高技术投资加速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439.5 亿元,同比增长 1.3%,比上半年加快 0.3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 3.0 亿元。第二产业投资 1272.6 亿元,增长 5.6%,比上半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 1268.2 亿元,增长 5.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5.6%,比上半年提高 12.0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 3163.9 亿元,同比下降 0.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 2289.6 亿元,下降 2.6%。

全市完成高技术产业投资 708.4 亿元,占项目投资比重达 33.0%,同比提高 5.7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27.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22.8%、50.4%。全市完成新兴产业投资 1266.1 亿元,同比增长 18.9%,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等行业投资增速均超过 40%。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轨道交通 S1 线、南沿江城际铁路苏州段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518.2 亿元,同比增长 10.1%,增速分别比 1~8 月、上半年提高 6.3 个和 7.4 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自上半年由负转正后加快提升,年内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交通类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52.8%、信息类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60.2%。

市场消费企稳回暖

互联网零售提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593.7 亿元,同比下降 1.0%,比上半年收窄 4.9 个百分点。三季度当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9.0%,比二季度提升 18.9 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回升态势明显。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6124.8 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468.9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0.2%、10.9%,分别比上半年收窄 4.7 个和 6.3 个百分点。从区域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 1.0%,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 0.8%,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 5.0 个和 4.0 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市场呈现同步回升态势。

从商品类别看,在促消费、购车补贴和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措施推动下,汽车零售实现较快增长。7 月以来全市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单月增速不断攀升,9 月增速达 30.9%,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 113.8%。暑期出游旺季及持续高温,带动石油零售额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1.3%,比上半年提升 8.2 个百分点。升级类商品消费加快恢复。前三季度限上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 13.0 个、12.1 个百分点。互联网零售提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限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 11.0%,比上半年提升 5.1 个百分点,连续 3 个月增速提升。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出口结构继续优化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 19646.4 亿元,同比增长 8.2%,其中出口总额 11696.1 亿元,进口总额 7950.4 亿元,分别增长 11.1%、4.3%。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 16.5%,高于出口总额增速 5.4 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40.8%,同比提高 1.9 个百分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对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出口额分别增长 14.1%、14.7% 和 8.1%。前三季度机电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 8.1%,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 73.4%。前三季度全市实际使用外资 6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9%。

金融信贷加快增长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势明显

9 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43609.1 亿元,比年初增长 12.9%,增速比 6 月末提高 1.8 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44235.8 亿元,比年初增长 12.0%,增速比 6 月末提升 3.1 个百分点。9 月末制造业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 35.4%。9 月末小微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 10501.6 亿元,比年初增长 19.3%。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4134 元,同比增长 4.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1055 元,增长 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962 元,增长 5.6%,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 0.5 个、0.7 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2.2%,涨幅与上半年持平。八大类消费品价格 " 七升一降 ",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 2.8%,衣着类价格上涨 0.8%,居住类价格上涨 1.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 1.6%,交通通信类价格上涨 4.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 2.0%,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 2.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 0.6%。9 月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2.1%。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回升势头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进,进中见好。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全市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仍需加力巩固。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有效推动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进一步巩固扩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努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发挥工业经济 " 压舱石 " 作用,更大力度抓好项目招引和有效投入,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全面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趁势而上、奋力追赶,打好全年经济工作 " 收官战 "。

苏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

2022 年 10 月 31 日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 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4)水产品产量数据来源于市农业农村局;苏州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量数据来源于市交通运输局;快递业务收入来源于邮政管理局;进出口数据来源于苏州海关;实际使用外资数据来源于市商务局;金融存贷款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苏州中心支行;猪牛羊禽肉产量、牛奶产量、生猪存栏出栏、居民消费价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源于市统计局。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来源:苏州统计

相关标签

统计局 统筹 实体经济 生猪存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