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成绩表,三季度恢复明显好于二季度,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市各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统计数据显示,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 GDP2428.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4.2%。其中,随着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纵深推进,工业发展动力强劲,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4%,在所有行业领域中优势最大、拉动作用最强。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4%,工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最强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 GDP2428.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90.1 亿元,增长 4.3%;第二产业增加值 916.3 亿元 , 增长 5.6%;第三产业增加值 1222 亿元 , 增长 3.1%。三次产业比例为 12.0:37.7:50.3。
我市重点领域生产恢复加快。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591.2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5.5%,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4%,比上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1.1%,拉动 GDP 增速 1.3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领域中优势最大、拉动作用最强。此外,服务业各行业稳步恢复,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1%。前三季度,我市建筑业产值稳步增长,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9.5%;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同比增长 28.1%,其中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 47%。
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成效明显,9 月行业增长面达七成
随着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纵深推进,工业发展动力强劲,支撑地位更加突出。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1%。行业和企业增长面保持稳定,全市 37 个在统大类行业中 22 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 59.5%,其中 9 月当月增长面达到 70.3%;1241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 681 家产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 54.9%,其中 9 月当月增长面为 50.7%。
重点行业拉动力强,12 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 20%,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 6 个重点行业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1.2 个百分点。
此外,新动能持续壮大,以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保持加速扩张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6.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9.6%,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37.2 个百分点和 10.5 个百分点;消费品行业保持较好增势,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2.2 个百分点。
需求侧保持持续发力," 四新 " 投资占全部投资的 " 半壁江山 "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 " 三驾马车 "。前三季度,我市投资继续保持强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4.7%。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15.9%,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22.3%;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 22.1%,制造业技改同比投资增长 30.3%。" 四新 " 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 20.5%、47.5%,分别占全部投资的 50.4%、6.9%。
消费方面,前三季度我市升级类消费较快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33.2 亿元,同比增长 2.0%。按城乡区域看,城镇零售额增长 1.8%,乡村零售额增长 2.8%。从消费类别看,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类,通讯器材类,粮油、食品类合计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4.3 个百分点。进出口方面,前三季度,我市对外贸易保持稳定,进出口总值增长 28.5%,其中,出口总值增长 58.4%。
经济活跃度持续提升,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较年初增长 11.7%
用电量也一直被视为反映经济走势的 " 风向标 "。前三季度,我市用电有序保供,全社会用电量 194.7 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 133.3 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 6.5%、4.0%。
前三季度,我市金融存贷款持续增加。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 5478.4 亿元、3938.3 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 11.7%、10.1%。财政收入质量改善,前三季度,我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74.3 亿元,扣除留抵退税等因素影响,同比增长 4.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70%,其中县级税收占比达 76.5%,高于全市税比 6.5 个百分点。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杨文洁 编辑 程蓉 审核 晁彤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