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1-01
全国劳模田间开讲农业实践课,乐坏了小学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 这堂田野上的劳动实践课让我知道了米饭是怎么来的,劳模叔叔真伟大,农民伯伯真辛苦,粮食真的来之不易!"10 月 31 日,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镇许相村一片稻田里,来自灌云县实验小学南校区五年级的王思瑜同学说。当天,她和同学们正在全国劳模刘敏捷和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乡间田头,在农民伯伯的指导下,识别并收割水稻、捡拾稻粒,挖甘薯,参观非遗项目 " 米花糖 " 的现场生产。

△一名小学生在体验收割水稻

据灌云县总工会负责人介绍,连日来正是当地水稻大面积收割、新品甘薯预测产丰收和米花糖生产的时候,刘敏捷应邀给这群孩子上一堂 " 田间实践课 ",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培养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习惯,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人生观。

△刘敏捷带着孩子认水稻

" 同学们,听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这句成语吗?说的是什么意思?""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 那大家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吗?"" 是农民伯伯种的。"" 对的。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大米饭的来历。" 全国劳模刘敏捷随手从田里拔起几株水稻来,给同学们上了一堂 " 稻田里的丰收课 ",让学生们了解水稻生长过程,讲述了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 " 禾下长梦 "。他还结合自身的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中国农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从温饱不足到丰衣足食、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实现质的飞跃,鼓励同学们多参加社会实践,艰苦奋斗、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家乡多做贡献。

△孩子们捡拾稻粒

随后,孩子们便在农民伯伯的指导下,一起收割、搬运田间种植的稻谷,体验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学习劳动技能,感悟劳动精神,培养劳动习惯。

在南岗镇岗东村,这里正在举行甘薯测产抽查。当孩子们听到亩产将超万斤和一株重达十余斤的甘薯并挖出来时,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我喜欢吃烤红薯,但是不知道红薯是这样长成的。" 灌云县实验小学南校区二年级的李玥如同学开心地说。当听到劳模叔叔讲解正是这个不起眼的甘薯带动了岗岭地区 2 万多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时候,一个个不由得拍手点赞。

△刘敏捷给孩子们讲述红薯的知识

" 同学们,甘薯做成的食品你们吃过哪些?"" 粉丝 "" 薯条 "" 粉皮 "" 包子 "……" 今天我要带着大家去参观一项非遗项目:米花糖,让大家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 南岗镇马蹄村据说有着 300 多年生产‘米花糖’的历史,每年冬季几乎家家户户都用甘薯熬糖,炒米,制作米花糖,这也成为享誉县内外的一道有名地方特色小吃。" 听着非遗项目继承人的介绍,孩子们一边观看着米花糖的制作过程,一边品尝着米花糖,心里都流淌着甜意。

△孩子们体验制作米花糖

" 全国劳动模范刘敏捷带领孩子们走进乡村,在稻田里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丰收课,把劳动精神传递给他们,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有所收获,从小就树立起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精神。" 灌云县总工会副主席顾纬介绍说。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晓宇 通讯员 夏兴俭 商敏 徐云邦

(通讯员供图 编辑 邵倩倩)

相关标签

袁隆平 技能 院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