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毛晓华 文 / 摄)" 饭后听评话、入夜赏闲戏 ",这是泰州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小巧的京胡和板胡、一组京腔京韵和一套武打身段引起的满堂彩 …… 这样的场景,在泰州并不鲜见。因为明末清初评话宗师柳敬亭、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家乡都在泰州,而清代大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在泰州定稿,因此泰州号称 " 戏曲文化三家村 "。11 月 3 日,《墨绛梅韵》钱新明梅派京剧戏曲人物画展在泰州高港美食馆举行,100 幅作品再现了梅兰芳先生万千风姿。
△泰州本土画家钱新明
《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打渔杀家》…… 画展现场,众多梅兰芳先生经典剧目造型一一呈现,特殊的戏曲人物画法也让人眼前一亮。
钱新明今年 59 岁,是土生土长的泰州人。早在 13 岁时,他就爱上绘画,先后从事过美术宣传、美术编辑,都与绘画有关,这也使得钱新明的基本功越来越扎实。2003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钱新明在一本画册里面看到高马得先生的戏曲人物画《牡丹亭》,顿觉眼前一亮。
钱新明本身就是一个 " 戏迷 ",戏曲人物画对他的吸引力,前所未有。为了掌握戏曲人物画的规律、弄懂其中的奥妙,钱新明拜托朋友引见,赶往南京拜访戏曲人物画名家高马得先生。
临别前,高马得先生送给钱新明一个字:" 悟 "。的确,"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为了悟出其中的奥妙,钱新明经常追着戏看,哪里有戏剧演出,哪里就是他的临时画室。" 那段时间,我晚上经常开 20、30 公里,去看戏,就在舞台前面画速写。"
多年来,钱新明开始立足于戏曲题材的绘画创作和研究,尤其对本土淮扬剧情有独钟。他不仅爱看戏,还亲自研习戏谱、乐器,先后发表戏剧评论十多万字。
水袖飞七彩,笔墨绕腔韵。钱新明的戏画善于以切合中国戏剧写意语言的水墨韵态,简约而风姿灵动的表达达到至圣至美、绕梁弥音的境界,从而升华戏剧欣赏的视觉美趣,实现戏曲写意和国画写意的高度统一。他习惯于一面聚精会神看戏,一面笔走龙蛇的速写,片刻间,几个戏曲人物便会跃然纸上。
△钱新明画作
钱新明坦言,自己生活在一个 " 流淌 " 着戏曲的小城,周围大小人等冷不防地会带着腔调,梅兰芳先生是泰州人,作为同乡,想着有这份渊源,就决定挑 " 梅派京剧 " 的剧目,画一百张画。
钱新明说,此次创作时,自己留意观看梅派剧目的录像,对着录像画了些速写。画速写的好处是,画得多了不仅脸熟,还可以删繁就简地聚集起动态来。" 我学着折子戏的方式,把戏份‘剪辑‘出来,以那种具备故事细节,具备角色情理的态势纳入画中。这画里有了故事,图影儿便不再是间断的,心里捣鼓着戏词,画里就有了戏。"
△《霸王别姬》
" 一个人的万里江山。" 鲁迅文学奖获奖者,泰州市文联主席庞余亮评价钱新明是一个既坐得住冷板凳的创作者,又是一个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 " 唐僧 " 式的人,他清晰地知道自己要画什么,方向在哪,也期待钱新明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这些年,钱新明的戏曲画逐步走入大众视野,有人将他的戏画带出泰州聊慰乡愁;有文化场所以他的戏画作为泰州戏剧文化符号。
钱新明说,传播家乡的戏曲文化是自己一直努力创作的目标,也希望能为泰州戏曲文化景观建设尽一份力。
△市民前来观展
据悉,本次展览 11 月 3 日至 10 日在高港美术馆举行,感兴趣市民可前往参观。
(部分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 谢静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