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7 日晚,母亲给我发来微信:" 明天是你的节日。好记者是会被人记着的,这就够了。"
此时,我还没有下班,望着办公区内市民送来的一幅幅春联与锦旗,心里不由回忆起自己自 2019 年进入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融媒问政栏目以来,身为融媒问政记者三年间的种种经历 ……
2021 年 6 月,贵阳出现强降水天气,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接到多条群众反映线索,称暴雨导致车辆被淹、出行困难,我和同事根据线索选出 3 个点位,赶往现场采访受灾情况。
那天,面对八一水库住宅区淹成篮球场大小的 " 水塘 ",我选择穿上防水服,蹚水测试积水深度。还记得,在我踏出第一步之后,岸边同事的提醒声就没停过。虽然我嘴里嘟囔着 " 没事 ",但一步一步挪向最深处,发现水渐渐没过腰部时——如果你问我怕不怕,我一定会点头。
也就在那一刻,我抬头看见被积水困在二楼等待救援的居民,因紧张而攥紧的手即刻送出采访话筒。我只想尽快知晓居民处境,用自己的力量记录、传递现场救援情况。
同样在那天,我还看见了居委会提前安放的堵水沙袋,看见环卫工人正清扫路面积水,看见从凌晨便开始排水抢险的市政部门工作人员 …… 众人齐心,其利断金,这一幕幕场景,正是鲜活的新闻现场。
像这样的故事,三年间还发生了很多很多。
我不会忘记,第一次出镜介绍新闻现场时,那一份被镜头 " 记着 " 的感觉,让我有些局促却又兴奋不已。
我不会忘记,第一次报道换来鲜红锦旗时,那一份被群众 " 记着 " 的感受,让我对这份职业无比珍视。
我不会忘记,当稿件《活水润心田 乡亲扬笑脸》获得贵州新闻奖二等奖时,那一份被工作 " 记着 " 的感动,让我为自己的成长而雀跃欢喜!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任璐瑶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