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2 年 11 月 9 日," 同心创未来—优质教育的建设 " 首届广东—新加坡中小学校长交流活动在广州市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举行。该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新加坡教育部主办,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市教育局、新加坡教育部学校司北区协办,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承办,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据了解,广东省教育厅将与新加坡教育部轮流主办 " 中小学校长交流活动 ",今后,粤新双方将依托广州市黄埔区与知识城中新基础教育合作资源的优势,为粤新两地教育界创造更多合作交流机会,如:实施粤新中小学姐妹学校计划,积极推动学校间各种形式的师生交流以及教育资源共享等。
活动伊始,广州市新侨学校师生带来合唱曲目《启程》,为粤新两地的教育交流活动表达美好的祝愿,愿两地教育交流活动就此开启新的征程。据悉,本次活动执行单位广州市新侨学校(以下简称 " 新侨学校 ")是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群在境外合办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联属学校。作为新加坡与广东省基础教育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新侨学校重点引入优质国际化教育资源,借助新加坡顶级学习类硬件和软件,将新技术和创新方法相结合。此外,中新广州知识城与新加坡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和职业教育等领域也有较为全面的合作基础。
探索 " 元宇宙 + 教育 " 应用
数字时代背景下," 元宇宙 + 教育 " 应用的可能性正在被不断探索。本次主题讲座特邀中科院赵宇亮院士领衔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 " 广纳院 ")专业团队进行 " 元宇宙对教育的赋能 " 专题分享。广纳院子弥实验室执行副主任胡显刚介绍道:" 元宇宙技术带来真实沉浸的体验,能够以直观的方式提升学习过程的体验感,趣味性的提升有助于促使学生内驱力;教师可根据课程需求自由地搭建教学场景,借助大数据工具辅助教学决策与管理。" 据介绍,该实验室探索结合交互技术、3D 视觉技术及人工智能 AI 等软硬件技术优势,针对教育板块推出 " 元宇宙通识 + 数字人建设 +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 " 内容体系,推动进行产教融合。
粤新校长畅谈优质教育如何实现
在上半场的主题讲座中,粤新双方四位校长围绕活动主题分别分享了创设优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姚训琪从个性化教育、科技赋能教育、共同体教育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学校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及构建 " 面向未来的优质教育 " 新生态的有效方法。新加坡新民中学校长陈国强谈到,教育未来的方向应该要培养 " 仁心仁德的贡献者、孜孜不倦的学者、信心十足的领袖 "。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校长李悦新围绕如何实现优质办学、如何建设优质学校开展主题为 " 优质学校的个性发展之路 " 的分享。新加坡美雅小学校长白伟豪认为:基于 21 世纪所需的技能和学习成果,优质教育建设应当融入每个孩子成长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观和技能,即 " 充满自信的人、能主动学习的人、能积极做出贡献的人、心系祖国的公民 "。
下半场主题讲座的沙龙环节,在广东实验中学全汉炎校长的主持下,粤新校长们开启了关于优质教育建设的经验分享。广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张先龙表示:" 要以中国文化改造我们的教育,要对中国文化进行再认识再选择,赋予其现代意义,去粗存精,针对教育现实,丰富概念体系,调整行为方式,变革评价规则,创新思维方式。并以‘回归根本、重塑概念、丰富表达 、向内用力、生命共同体’为关键词阐述如何发扬中国文化传统改造我们教育。" 新加坡南侨中学校长萧芳辉分享了新加坡学校是如何让教师有机会汲取教学领域以外的经验,从而为教育体系带来改变。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校长欧阳国防表示:" 办一所有点学术味道的高中,这既是我们对‘优质’的定义,又是我们对特色高中的定位,还是我们追求更加优质的发展路径。让学生过研究性的学校生活,要通过课程、课题、项目、活动让学生去研究,用研究的方式学习,并以此来带动我们育人质量的提升与毕业生标准的提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新加坡育德中学校长李白彬则分享了新加坡学校如何在 " 集中 - 分散式 " 的模式下,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上也照顾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与自主化。
四位校长发言后,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作总结发言,他认为:" 优质教育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质教育是具有文化底蕴的教育,坚持育人育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内蕴塑造新人;优质教育是具有科学素养的教育,涵养创新思维,以进取的精神探索新生世界;优质教育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教育,把握世界大变局,用全球化视角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承办本次活动的黄埔区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黄埔区将着力构建 " 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 " 的教育新体系,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发展教育伙伴关系,充分发挥 " 国际理解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 效能,利用好中新知识城多边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加坡的互鉴、互容、互通,助力黄埔成为全球教育智慧汇聚与交融的重要节点。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通讯员 王琪 程秋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