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山东农业大学科研实践基地的育苗大棚里暖意融融,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师肖伟一连几天都在进行油桃、草莓等水果的新品种研究。" 我们选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才能帮助泰安当地的果业提质增效,让果农的钱包更‘鼓’。" 肖伟说。
2007 年,肖伟从四川考入山东农业大学求学;2014 年,研究生毕业后,他选择留在泰安、留在学校,从事果树新品种选育与果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实现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这几年,肖伟通过技术研究、生产示范、技术培训、线上线下咨询等方式,将培育的新品种和实用技术送到泰安当地的果农、合作社、企业手中,实现果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为果农送技术、送品种
肥城市新城街道王坊村的面积并不起眼,却有着冬暖式大棚、春暖式大棚、大拱棚等各式大棚 150 余个,是个远近闻名的大棚油桃种植专业村。" 多亏了肖老师给我们送来的油桃品种和种植技术,我们村里现在的设施桃产业规模和效益才能这么好。" 当地设施油桃种植大户石振利向记者介绍,他们现在种植的品种有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鲁油 2 号、鲁油 3 号、鲁油 5 号等多个最新品种,产量非常可观,亩均达到 5000 斤左右,收入达到 25000 元。
▲肖伟(中)指导果农种植
从 2015 年开始,肖伟便跟随高东升教授将最新的品种和技术第一时间在王坊村开展生产示范,保障村里设施桃产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没有人才不行,肖老师虽然年轻,但他不怕辛苦,经常来到田间地头给我们作指导,我们科技种田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 石振利高兴地说。
位于肥城市汶阳镇驻地的肥城市天齐家庭农场主要以种植桃树为主,近年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得益于肖伟的指导。" 在这里,我主要是帮助果农开展晚熟蜜桃高效栽培,平均每年要去基地 10 次以上,现在基地的亩效益能达到近 6000 元,从 6 月初到 10 月中下旬,基地都有果子满足采摘的需求,能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肖伟说。
▲肖伟(左)指导果农育苗
帮助学生留泰创业
在岱岳区道朗镇玄家庄村,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015 级毕业生姜虹宇正在为自家大棚里种植的草莓即将上市而忙碌着。" 我们种植的是母校山东农大园艺学院选育出来的雪里香、雪沁香两个品种,口感好、不愁卖,而且有了肖老师的技术指导,我们的草莓在 11 月中下旬就可以上市,比普通草莓要早一些。" 姜虹宇告诉记者,在肖伟的帮助下,他已经走出了一条 " 以高质量实现高收益 " 的道路。
2017 年,从本科毕业后已经在外打拼了两年的姜虹宇找到肖伟,并将留在泰安创业的想法告诉了他。" 我当时给出的建议就是种植草莓,一是因为相对来说,草莓种植的见效较快,当年种、当年收;二是我可以将最新的品种和技术在这儿开展生产示范,为他提供一些帮助。" 肖伟说。
于是,姜虹宇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泰安开展设施草莓种植。经过 3 年的发展,姜虹宇的基地已经从最开始的 1 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 7 个大棚,设施草莓面积达到 10 余亩,实现年收益 50 余万元,成为当地草莓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示范的核心,也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 泰安有着良好的创业条件和空间,作为山东农大的老师,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留下来,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肖伟表示。
▲肖伟记录观察草莓的生长状况
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今年 10 月中旬,在岱岳区马庄镇薛家庄村,村里尝试种植的设施草莓陆续见果,喜人的长势、独特的口感、饱满的外形,让薛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薛承文喜笑颜开。
2019 年,薛承文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和带动本村农民致富,计划发展现代农业,但是一直苦于没有好的项目。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在设施草莓种植方面颇有建树的肖伟,便开始在肖伟的帮助下发展设施草莓产业。" 今年我们拿出了 3 亩地进行设施草莓种植,目前来看形势不错,我们打算明年拿出 20 亩地来种植设施草莓,把设施草莓种植作为村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支柱产业。" 薛承文告诉记者。
新泰众泰光伏电厂也是肖伟正在进行产业服务的地点之一,电厂拥有多个光伏大棚,想要发展光伏农业,便进行了很多尝试,但是都以失败告终。肖伟从 2021 年开始在新泰众泰光伏电厂开展农光互补模式下系统开展温室结构优化、种植作物种类品种选择、高效种植技术等研究,目前已初步探索出几个适合的模式,将为解决光伏农业 " 有光无农 " 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