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区域创新中心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 " 三新两特一大 " 产业技术创新和创新要素集聚,着力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为我市坚定不移走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提供科技支撑。
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关心科技工作者,让创新成为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今年 1 月 6 日,科技部发布通知,支持汕头等全国 25 个城市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出台《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汕头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修订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管理办法,加快构建 " 一个领导机构 + 一个实施意见 + 一部条例 + 一套政策措施 + 一系列管理制度 + 一批高端平台载体 " 的 " 六个一 "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体系,着力增强创新发展 " 软实力 "。
大力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着力壮大创新发展 " 生力军 "。两年来,市科技局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组织开展科技型企业 "3+N" 服务行动 55 场次,深入全市各区 ( 县 ) 及工业园区开展科技服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 637 家,其中在国内 A 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 25 家、占全市上市企业总数的 71.4%。
市科技局还着力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全市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 3 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1 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1 家、市级 1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 家、市级 33 家。同时,持续推进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全市共获得科技部 " 科技助力经济 2020" 重点专项项目 2 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6 项,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1 项,省市联动组织实施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 大专项 + 任务清单 ")项目 471 项,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今年 9 月,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 ( 一期 ) 完成建设并启用,承担国家级项目 4 项、省部级项目 15 项,致力打造开放性重大创新平台,推动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市科技局大力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发展 " 硬支撑 ",持续推进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建设。
此外,汕头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建成投入使用,120 余台(套)、价值 3 亿元科学仪器设备实现开放共享。汕头高新区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纳入科技部火炬中心试点培育名单,金平工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区,濠江区、潮南区先后获批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 家、市级 2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1 家、省级 3 家、市级 8 家,打造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
大力深化产学研促产业发展
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打通成果转化 " 快车道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坚持常态化组织产学研 " 面对面 " 专场对接会活动,推动校企交流合作。如今,9 场产学研 " 面对面 " 对接活动已成为我市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成果转化的重要品牌,活动现场签订合作协议 11 项,会后达成合作项目 55 项,正在洽谈项目 42 项,计划投入研发经费超过 8000 万元。
科技成果产出实现稳步增长,两年来我市企事业单位牵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4 项,参与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 项。
我市还大力引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着力打造人才集聚 " 强磁场 "。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引进培养力度,全市共有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8 个、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88 名,引进 8 个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开展技术攻关。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通过并联审批,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 " 一窗通办 ",全市共有外籍人才 254 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科技局将坚决扛起汕头经济特区新时代使命担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支撑我市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发展。市科技局将重点在加快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高能级平台载体、推动高效率协同创新、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构建高效能创新生态上下功夫、求实效,为汕头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贡献科技力量。
来源:汕头日报 记者 郭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